当前,伴随全球新能源革命加速演进,中国努力争取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绿色出行方式成为中国新的发力点,电动出行成为重要方向,特别是以锂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正成为未来交通工具的核心动力,也促使中国在锂电池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等方面获得飞速发展,并跻身国际前列。
近日,福特汽车宣布,与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合作在美国密歇根州建设一座磷酸铁锂电池工厂,总投额为238亿人民币/154亿令吉。宁德时代表示,已接受了福特汽车的合作邀约,将为其在密歇根州的电池工厂提供筹建和运营服务,并就电池专利技术进行许可。通过双方强强合作模式,将为市场提供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宁德时代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动力锂电池的生产商,去年装车量191.6GWh,同比上涨超九成,市场占有率高达37%。
另一家与宁德时代比肩的中国锂电池生产企业远景动力,今年3月拿下了马赛地的订单,将在美国肯塔基州建设一座动力电池工厂。不久前,该公司刚联手宝马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再建一座动力电池工厂。目前,远景动力已经在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及西班牙设有10馀个生产基地,且连续多年被英国知名锂离子电池供应链研究机构Benchmark评为“全球一级电池制造商”。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中国锂电池出口3426.6亿人民币/2210亿令吉,同比增长86.7%。出口势头逆势上扬,隐现的是中国电池企业国际化的纵深发展趋势。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是国际主流的动力电池。欧美电动车市场主要由日韩的三元系电池技术为主导,而磷酸铁锂在CTP(Cell To PACK)技术的加持下,成本更优,销量更高。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方面,中国企业更加具有优势。以宁德时代、远景动力为例,依靠技术+制造的双重优势,不仅雄霸中国市场,也在海外市场占据一定竞争地位。
行业分析机构ID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规模达到522.5万辆,同比增长47.2%。2023年以后随著补贴退坡,市场将回落到较为平稳的增长水平,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1299万辆,2021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8%。这无疑推动动力锂电池的市场增长。
市场需求促科技创新
近几年,中国市场上电动两轮车数量猛增,对锂电池需求和技术提出更高要求。由于电动汽车锂电池置于车体内,不会有电池跌落、磕碰、涉水等情况,在充电环节也有专门的充电桩。相反,电动两轮车在实际使用场景中,常会对锂电池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造成损害。
对此,众多锂电池生产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标准,通过采用防摔防震的高强度PC+ABS电池塑壳,有效保护电池内外部结构完好,还采用高于国标要求的V0级阻燃外壳,防止电池外部高温引起安全问题,并配备智能专用充电器,有效防止充电器滥用带来的安全隐患。
据星恒锂电的负责人介绍,星恒两轮车专用锂电池的电芯,采用的是汽车级电芯,市场表现相当优异。2020年,有“国民神车”之称的五菱宏光MINI EV电动汽车,配备的是星恒超锂S7技术的电芯锂电池,配套量达到0.48GWh。新车上市后,在续航里程和安全稳定等方面,均超过了特斯拉Model3,这也让星恒成为五菱宏光MINI EV的核心电池的供应伙伴。
截至目前,五菱宏光MINI EV依然在续写中国电动汽车“月销量冠军”的神话。这款超锂S7技术的电芯也同样使用在电动两轮车上,使电动两轮车锂电池拥有了更高续航能力和质量保障,受到大批消费者青睐。
完备产业链确保竞争优势
为实现锂电池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正积极打造锂电池产业链,目前已形成涵盖了从原材料生产到电池制造、回收及再利用的整个上中下产业链。其中,包括锂矿资源、锂盐开采、锂电池材料、锂电池制造和回收等完整的生产炼和市场体系。
中国本土企业是锂电池领域绝对主角,居于龙头地位的宁德时代,以及成功研发磷酸铁锂电池、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的比亚迪,均在市场中占有较高份额。除此之外,星恒锂电、中航锂电、赣锋锂业、亿纬锂能、以及国轩高科等,均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中国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日前发布的《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行业运行情况》显示,2022年锂电池产量同比增长超过130%,行业总产值突破1.2兆人民币/7700亿令吉,是上一年行业总产值6000亿人民币/3871亿令吉元的近两倍。从2015年到2022年间,中国锂电池行业规模实现逐年攀升,尽管个别年份出现增长波动,但总体来看,锂电池行业的增长仍然十分迅速,整个行业处在发展的快车道。
业界专家表示,近几年,作为锂电池技术重点的应用领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火爆,推动了锂电池行业的发展。然而,随著全球新能源的发展,中国锂电池产业也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大企业必将通过技术研发、控制制造成本,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竞争,争夺市场份额和技术领先地位。同时,对废旧锂电池材料的回收利用,将是市场竞争的新发展方向。
锂资源供给 居安思危
日前,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主办的2023年中国(南昌)锂业大会暨第八届锂资源高峰论坛举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段德炳表示,2023年以来,受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终端需求增速减缓、燃油车打折促销、国际油价下跌等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影响,以及锂盐价格节节下挫等因素,不仅给原料端企业带来一定的困惑,也给中下游产业链市场带来不确定性。
段德炳提醒,锂作为关键的新能源矿种资源,从国际环境看,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不断加大对锂资源开发利用的管控限制。未来,中国企业参与国际锂资源配置的难度与复杂性在不断加大。从国内环境看,中国国务院近日出台的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政策举措,均产生了良好的市场效果。但同时应该看到,在锂资源的开发与原料端供给改善的过程中,市场仍存在著不协调和不理性等问题。
据了解,2022年中国利用本土锂资源,即盐湖卤水、锂云母精矿、锂辉石精矿、回收含锂电池废料约达28.4万吨,占全年锂盐生产的45%;从国外进口锂辉石精矿约284万吨,锂行业原料对外依存度为55%左右。
对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会长赵家生对锂电产业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聚焦高质量发展,确保新能源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二是聚焦资源保障,筑牢产业发展基石,打通全产业链供应体系,提高供应韧性;三是加快绿色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四是聚焦国内国际“双循环”,坚持守正创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