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的国会会议里,第二副财政部长提出,政府考虑对在疫情期间盈利不减反增的公司征收暴利税。这对于正在迈向复苏的大马经济,埋下了一颗计时炸弹。
在一个经济体中,政府的角色固然重要,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公共支出可以稳定经济。然而,要有财务能力执行公共支出,得要有收入,税收则是政府的收入来源。因此,征税是合情合理的,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税务制度。
在马来西亚的税务架构中,不管是私人所得税或是公司所得税,都是奉行累进税率制度的。因此,当公司越赚钱就自然得缴更高的税务。然而,暴利税作为对高盈利公司征收额外税务的措施,对企业来说是税上加税,双重负担。
除此之外,政府的这项建议,将会打击外资或是本地企业对政府的信心。企业不怕给高额税务,但是需要是根据现有的税务架构上执行,而不是在复苏的路上杀出一个程咬金。如此让企业无法预测的税务,将会导致本地企业更加谨慎地投资而外资则会三思而行,如此一来就拖慢了经济复苏的步伐。
一路以来,政府也一直强调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能力来面对危机,有的企业投资于研究与开发更有价值的产品,有的则致力推动科技化转型。因此,这些公司并没用被疫情打败,继续提供工作机会为经济作出贡献。可是,当企业在疫情肆虐下杀出一条生路后,却又被政府的暴利税惩罚,如此一来怎么还有企业愿意在危机当中苦苦支撑经济呢?
挖新坑补旧坑
虽然政府提高征税来加大公共支出是天经地义的,但那是当经济在正常运作下才可以施行。在经济如此千疮百孔的情况下,政府需要做的是提供资金给市场,而不是施行暴利税把资金从市场上抽离,否则就成了挖新坑补旧坑,多此一举。再者,政府把额外征收得到的税务再当成公共支出的措施,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这也是会拖慢经济的复苏。
与其花时间在暴利税,政府应该放更多心思在制定税务架构改革上。2018年,希盟政府上台后取消消费税(GST)制造了一个210亿令吉的缺口,这看似是一个对人民很友善的措施,因为政府少抽税就代表人民口袋更多钱。可是,事实恰好相反,疫情曝露了这缺口所带来的伤害。这210亿令吉的缺口在这三年来,都是靠石油收入,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来填补,而疫情直接导致这些收入减少。疫情导致很多商家改变企业策略,政府也不应该例外,搭上这个适合经济改革的时机,推动税务改革以解决长远的问题。
如果把经济当作是一台火车,政府的角色应该是作为轨道,为火车提供方向,而市场则是火车司机,火车的快慢全由司机决定。若是政府不把轨道建好,却来影响司机的决定,那么火车不单止会行驶缓慢,甚至还有翻车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