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保护儿童及童婚课题,日前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副部长杨巧双直率发表,养不起、不要生的言论,获得国内很多网友大力的支持和认同。副部长认为童婚根本问题在于贫穷及性教育不够广泛,对政府来说修法是最容易完成的事。然而,要解决童婚以及青年未婚先孕的社会问题,就必须从小学开始进行性教育。
贵为副部长的杨巧双,既然知道贫穷家庭没有能力抚养和照顾孩子,只是口头劝诫,没有推行实施家庭计划和避孕节育的措施。国内国外,很多贫穷弱势的家庭反而多生育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弱势家庭,主要是对于节育认知不足,也无法负担安全的避孕措施。
养不起,不要生,切中要害,却又隔靴搔痒。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盖瑞贝克(Gary Stanley)曾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解释,穷人在如食物、水、睡眠、性、分泌、生理平衡等最下层的生理需求,就难以达到满足。这群饿不死却得为生存而努力的穷人,把生养孩子变成一种期望得到回报的投资,生得越多反而越有利。
生孩子关乎回报率
这种家庭经济行为,尤以佐证在需要劳力的农村家庭,生养孩子相等于增加劳动的生产力。很多穷人家孩子早当家,年岁稍大一点的带小的,再长大一些就外出工作帮忙养家,这无疑是弱势家庭最常见的现像,也是贫穷父母惟一可以换取的养儿报酬。全球值得关注的童工现象,比童婚来得更普遍。童工、童婚,是穷人生养孩子,最快、最好、最悲的回报。
盖瑞最引起争议的经济概论,是把孩子喻为家庭的耐用消费品。换言之,生养孩子等于对资本性耐用消费品的购买。父母是否生育孩子的决定,取值于生育孩子的成本收益与折损对比。所以很多家庭对于是否养育孩子十分慎重,但穷人家最容易获得的资产就是孩子。
当杨巧双说出“养不起、不要生”的见解,她是否有思虑到怎样帮助这些弱势家庭不要生?政府是否会提供免费的避孕措施;在推广性教育的广泛性和切入点又在哪方面?
举例在英国, 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免费提供避孕措施的家庭计划。经过家庭医师咨询之后,不想怀孕的妇女,可以免费获得避孕药物、注射和装置避孕环等安全可靠的措施。避孕套则须自费购买。英美学校在学童发育时期,就开始征求家长同意签署,每年特设性教育课程,教导男女学生两性的特征和变化、功能、保护和性关系会引起的后果等知识。
合法堕胎不超过24周
在英国,产妇在生产之后一个月,必须带新生婴儿与家庭医生诊断会谈。医生会强烈要求不想再生育的夫妻,必须采取避孕措施。我怀老三时,家庭医生初诊会谈之后,获知是意外怀孕之后,竟然问我要不要堕胎?我们在英国没领取任何政府福利,收入算是中上家庭,熟识的家庭医生此举令我们十分震惊。
由此可见,在英国堕胎流产在孕期不超过20周,属于合法的。超过20周在24周以内,则需要医生做出评估才能堕胎。合法堕胎手术需在24周内进行,英国政府于1990年修正《人类受精和胚胎法》规定,24周之后的胎儿视为“婴儿”,具有生命的个体,堕胎被视为杀婴。
看了很多网友留言赞同,养不起,不要生、不要结婚、采取安全性行为等。也有人质疑贫穷家庭就没资格生养孩子吗?那不就变相鼓励堕胎吗?也有人忧虑日后没有廉价的劳工市场等正反面的声音。
杨副部长这番口头建议,没具体建设的倡导,若在西方国家可被视为阶级歧视,势必引起讨伐。
身为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副部长,杨巧双应该有所政策,应对如何让贫穷家庭实施家庭计划。同时,落实政府如何倡导禁欲、避孕、堕胎的相辅政策,免得“养不起、不要生”沦为逞一时口快,意识形态的宣传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