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马华因不满元老拿督王保尼的名字没列在小学历史课本的建国伟人当中,在报章上大肆渲染,以为可以一振党威;不料教育部长拿督斯里马哈基尔卡力的回应,却让马华下不了台。
教育部长说,小六历史课本内有王保尼的名字,他是当时“柯博委员会”(Cobbold Commission)的成员之一,但是并非6名主要领袖。华小小六历史课本没有错误,也就不必改了。
根据教育部长的说法,6名主要领袖分别来自马来半岛、沙巴和砂拉越,其中包括马来半岛的领袖前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和敦拉萨,沙巴的沙巴州沙统主席敦慕斯达法(第一任州元首)、沙巴州第一任首席部长敦弗亚史蒂芬以及两名来自砂拉越的领袖。
马华为元老王保尼争取历史地位并没有错,然而,最大的问题却是:华小历史教科书的编辑、作者并没有马华代表在内。根据报章上公布的资料,作者皆为友族人士。
换句话说,马华对官方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内容,完全没有发言权,也没有受到知会。
马华作为堂堂执政党,为何完全没有受到谘询?问题就出在“不当家,也不当权”。撇开其他事务不谈,单是近日的华小国文课本风波,就陷入各说各话的境地,教人无适从。
争议陆续有来
为何华小历史教科书的编辑和作者,完全没有华人历史学者参与?我们不乏此类人材,从各大学府的中文系和历史系,华社研究中心,甚至马华创办的拉曼大学更有中文系和中华研究院都人才济济,必定可胜任愉快。
华小历史课本完全交给友族同胞撰写编辑,然后再翻译成为华语?这是甚么逻辑?请恕笔者无知,没有搞清楚教育部为何要搞这种耗时费力,又可能引起错误理解的动作?
如果说没有适当的华人历史学者可以胜任华人历史的书写,肯定说不过去。华人历史当然不一定只有华人能写,但教育部为何冒著各种风险而不索性聘请一位华人历史学者充当撰稿人,或者顾问?马华甚至可毛遂自荐,派出学者给予协助。
华小历史课本的争议,不会因为一个马华元老未被列入伟人而消失。如果教科书的撰写都是用这种“奇特”的方式编写,未来的争议将陆续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