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特拉高原因天然气输送管道大爆炸,破坏惊悚,遭及至少219间房屋。程度不一,有的尽毁一旦,有者急需修复。事隔多日,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总算现身报告,救援完成;第二阶段随之启动,动员两千人,合力清理灾区。然后呢?
然后,转入第三阶段;重点所在,旨在建设。内容为何?4月10日部长透露,留待他与雪兰莪州务大臣及国家石油公司讨论对策,则将尽快公布明细云云。不论定案如何,按此发言,想必系指原地重建。
但是,一旦全面评估事故,房屋和天然气管的缓冲,是否保持目前的旧有距离,还是将会尽力挪后建筑的面积,退到相对比较安全的地段?万一社区重建有所阻力,可需加备另外择地,赔偿迁居的选项?不论何者,谁来慷慨出资?
4月1日首相安华第一时间巡访宣布,“修葺或赔偿,联邦政府和国油会全面承担……希望大家不要担心,只是需要一些时间”。不计公共设施,设想每户赔给30万至50万令吉,219间房子总需6500万至1亿1000万左右。
而且,这些顺手的估计,纯属大概的账本;只算屋身的结构和造建,不计装修和扩建。如果纳入屋内的家具、客厅的沙发、卧室的睡床、厨房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乃至个人的衣物、孩子的乐器、家用的电器、祖传的珍藏;数额庞大,可想而知。
实际上,仅仅225辆烧毁的车子,损及的174辆所累积的,又是另大笔钱。层叠相加,国库和地方议会最终需要支出的,居民本身自掏腰包的总额,一定倍之。到了结账时分,家家户户所要承担的,恐怕绝非四个零,甚至也不是五个零的问题。
无论如何,怎么著手重建布特拉高原的这段苦涩经验,如今也给决意推动翻新城市的倪可敏不少启示。毕竟,纵然新镇,各个部门和外包的公司对地底世界,往往是一知半解。旧城古都深埋地底的水管、电线、煤气管、排泄系统,必然越见纠结。
如果在搞清楚位置之前,大兴土木,动工翻新,迫不及待地“在小小的社区里面,挖呀挖呀挖”;岌岌可危的风险,思之自明。想到这里部长当可领悟,规划灾区不像孙悟空翻个斤斗,到此一游,而需统筹的功夫;要不当权,唯有闭嘴,甭想驾驭!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