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槟城酒店业者在接受媒体访问的时候提及,今年的开斋节公假,槟城的酒店入住率低于预期,并不理想。
此消息一出,蠢蠢欲动的槟州在野党便见猎心起,开始炒作此课题。首先是马华槟州联委会秘书杨征家引述酒店业者的言论,他自认为槟州旅游业表现低于预期,要求槟州政府做出解释。民政党槟州主席胡栋强也是借题发挥,以开斋节数日的酒店入住率不理想来偏颇诠释道“到访槟州的国内外游客有下降趋势,旅游业低迷”。
事实上,在过去的1年多以来,不难看到槟州旅游行政议员黄汉伟披露入境槟城的游客数字屡屡创新高的报道。举例来说,截至2025年2月,槟州国际机场的乘客流动量较之于2024年同期大幅增长了22.56%。与此同时,本地乘客流动量方面亦增长了11.91%。2024年全年搭乘国际航班入境槟城的游客相较起2023年亦增加了7.94%。
这一组组,明晃晃,闪亮亮的斐然数据便是槟城旅游业发展蓬勃的明证。何来的如马华民政所说的旅游业低迷,到访游客有下降趋势?倘若马华以及民政的领袖有长期用心关注槟城旅游业相关的新闻,而非选择性地断章取义的话,便不会下此妄论。
确实,开斋遇上清明的这个星期,槟城的酒店入住率较为低迷,但这也是完全可以预见的现象。主要原因有几点,其一便是受到主要客源市场出游模式的影响。槟城的前3大游客群体的分别来自印尼,中国及新加坡。这两个市场在开斋节和清明节期间,旅客的出行意愿都会受到影响,伊斯兰群体需与家人团聚庆天伦,华裔群体则是祭祖扫墓过清明。即使有著数日公假,但他们都会选择返乡,而非长途出游。因此,开斋遇上清明的这个时期,槟城前三大客源国的游客群体数量减少进而导致酒店入住率不理想也是无可厚非的。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必然存在周期性波动。季节性波动更是旅游业的常态,全球各大旅游城市都会经历淡旺季之分,这种周期性的波动是正常的。例如,日本的樱花季会迎来游客高峰,而雨季时游客减少;欧洲各国在冬季旅游量下降,而夏季则人潮汹涌。若仅凭个别时段的游客起伏,便妄下定论,无异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既忽略了整体格局,也扭曲了事实本质。因此,仅凭某几天的短暂冷清,就断言槟城旅游业下滑,显然是不科学的。
从数据分析角度观之,马华民政放大几天的“异常值 (outlier)”, 并以其上纲上线,无视槟城全年旅客川流不息的事实,那恐怕不是分析数据,而是以偏概全。旅游业之兴盛,贵在全局观、长远策。全年数据或平均值才是衡量标准。旅游业的健康与否,不能靠几天的数据来判断,而应看长期趋势。入境槟城的国际游客量一直在增长,这表明槟城作为旅游目的地,整体吸引力并未减弱,而是受短期节日因素影响,出现短暂波动。判断旅业兴衰要看长远趋势,而非盯著数日的特殊情况就大惊小怪。
槟城全年平均来看,游客络绎不绝,宾客盈门。尤其是国际游客的数目更是节节攀升,有目共睹。 马华民政以短期波动否定长期利好,无异于以管窥天。 欲断章取义行政治投机之事者,以一时潮汐论江海枯竭,以片刻阴云断日月无光,此等短视之见,未免贻笑大方。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