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领导(Moral Leadership)是一种以伦理价值观和道德原则为出发点的领导方式,领导人通过以身作则作道德示范,去构建人民的信任和促进社会的进步。
然而在当今政治领域,权谋和利益成了主调,道德领导的价值逐渐被遗忘,尽管历史上杰出的政治领袖所展示的道德品格继续获得表扬,但现实中民主的选举竞赛却不断往短期利益和权力斗争的方向倾斜,民粹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兴起令政治人物更关注现实利益,而非道德高度。
道德领导的式微其实也并非偶然,在政治中泛道德化或过度依赖道德标准会使政治变得太过理想化和不切实际,毕竟政治的运行需要在是非对错和权衡利益中作出艰难选择,道德当然也不是政治中的绝对标准和选项。
近年来我国政坛的发展展示了许多权力逻辑压倒道德标准的例子,大部分政党的政治决定,都是基于选票考量更甚于普世价值的追求,政府和国盟为了马来选票展开保守竞赛,忽视非土著社会的选举诉求,牺牲了“多元开明”价值;
希盟与国阵的合作后,贪腐案缠身的政治领袖得以脱身,给人官官相卫的印象,“反腐倡廉”似乎只是一种政府对外而不对内的政治武器;此外,团结政府执政后,非但没有废除那些被希盟称为“恶法”的相关法令,为了巩固政权,更有进一步钳制言论自由的嫌疑,“自由开放”离我们越来越远。
由此可见,尽管道德领导并非唯一真理,当中的缺失依然为社会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人民更是确认了政治人物的伪善,这进一步削弱人民对政府和制度的信任;种族、宗教、司法制度都被政治人物当作是政治工具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只会加剧撕裂,牺牲的就是更长远的国家利益。
所以,道德领导仍然是平衡现实政治和理想目标的重要力量,它赋予领导人权力的正当性,也提供长远的社会愿景,给于人民希望,否则当一个单靠利益交换来维持的政权,施政没有依循道德原则,自然就会逐渐失去它的道德感召,权力一旦瓦解,背后的人民支持力量可能已经土崩瓦解。
道德领导不是灵丹妙药,它不一定能实现绝对的社会正义,但它至少可以为社会提供方向感和凝聚力,让我们的政治领袖和其追随者们,未至于现实到毫无底线,毫无人性。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