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和几位年轻大朋友聊天,谈到一个人若上了年纪该如何生活的话题。我提出了孔夫子《论语为政》里头所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进而再与他们分享我的看法 : 人的一生当中,若遇到是对的,不损人利己之事,皆可从心所欲的去做,只要不逾矩就可以了。
然而,什么事是“对”的,又何谓不逾矩呢?
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实际上得看我们个人生活中的历练与修为、心中的那一把尺,对事情的衡量宽度,到达何等程度而定了。若是非不分,从心所欲的行为,仅是为旁人带来困扰与不便的放任和恣意而已,这并不是生活上毫无节制的洒脱。
所以孔老夫子劝导我们,年轻时须勤学,到了壮年时才能有我们自己的人生志向与规划,中年以后生活上才不会有所迷惑,遇事不强求,凡事都能看得开,到了年老的时候才能够不愧对任何人,在道德标准之考量下,想要做什么便去做,不必有任何疑虑。有了这个思考基础,人到了耆老之年,确实可以不必太过委屈自己,生活上略微任性过活无妨。有些老人在自己晚年,将毕生努力所得之财富与权力,很有理性、有规划性、与人无尤的花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
打个比方,每个有家室的人都清楚,在传统华人精神影响下,穷一生打拼,莫不都为了把家庭照顾好,筹集子女的教育费让他们能够受良好教育,一直到孩子们踏入社会成家后才松一口气。然而,有些老人会认为,自己生活上已再无牵挂,可在不影响子女的情况下,从此恣意任性过自己年轻时所憧憬的放任生活。殊不知,一旦挥霍无度把身子健康搞坏,倒在病床上了,到头来这还不是一样会累了身边老伴、以及孝顺的子女前来悉心照顾自己呢?
因此,老人家要活得任性,还得要有一定的底气的。而这底气,除了是自己的健康之外,还得是身边的老伴,以及孝顺的子女所给予的。名气和金钱,或可以是来自个人毕生的努力或运气所得。但无论是从道德层面,还是从社会层面来说,任何人皆不具备"任性"的先天"合法性",也都不应该具有特权,以及无限制"任性"挥霍的"本钱"。从另一角度来看,社会给予一部分人以名誉、地位和财富,那么这部分人更应该藉以回报社会,而不是仗势的"任性"。
有句老话说得好 :
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
能屈能伸者是大丈夫,若只伸而不屈,当心成了寄生社会终被去除的一条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