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老萧热爱旅行,在各个游历国外的旅程中,除了美食、文化、历史、娱乐等各种体验,其实也帮助老萧在个人历练上成长不少及学习良多。关于旅游理财的部份,除了精打细算地拟定旅游预算,想要省下更多的钱,并以此作为更快踏上另一段旅途的“弹药”,就得在换汇和支付方式上下点功夫。
在大约10年前,提起出国旅游,我们唯二的支付方式大概就是现金和信用卡。但由于当时查询信用卡的汇率并不如当今方便,加上在国外支付时产生的隐藏性费用,往往使人却步,所以在出国前,在机场或在抵达目的地后向钱币兑换商换汇,并在旅行目的地使用现金支付,会是绝大部份人的首选。但不得不说,在这10年后的今天,由于数码金融(Digital Finance)的服务发展迅速,加上新冠疫情助推了“无现金社会”的实现,上述的“换汇—支付现金”的方式,在很多情形下,已不是旅客们最好的选择。
以下,我们就来评比一番,各种在国外旅游时的支付方式,与它们的利弊:
信用卡(Credit Card):有别于过去的汇率查询不便及费用的不透明,如今信用卡持卡者能够轻易地通过网路,查询该卡发行商(如 Visa 和 Mastercard等)所使用的当日各个币种的兑换率。与银行及大多数钱币兑换商采用的汇率+“点差”(Spread)比起来,其实信用卡发行商所使用的兑换率一般更加接近实际的市场汇率。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发卡银行必须为持卡者执行换汇的操作,他们通常会征收约1%-3%不等(各银行不一)的换汇及手续费。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旅客会因为银行额外征收的费用而弃用信用卡作为海外支付的选项,但殊不知像是银行及钱币兑换商在汇率上增加的“点差”,也就是在两个币种之间兑换率上,加上他们预设的价差,以实现换汇时所赚取的利润,而这个“点差”,很多时候要比信用卡的1%-3% 高出不少(老萧自己就见过15%点差”的情况)
使用信用卡作为海外支付的选项,最主要的好处在于被接纳的范围非常广泛,特别是在许多海外的商家,特别是在国际大都市,纷纷采纳“无现金支付”(Cashless Payment)的方式,信用卡就能轻易地派上用场。老萧个人的海外支付首选方式就是信用卡,但并非任意随便一张,还会特别考虑到信用卡回馈的多寡。像是老萧最常用的一张,虽然发卡银行征收2.25%的换汇及手续费,但每1400令吉等值的外币消费,会被奖励最终可换取1000飞行哩数的积分。累积足够的飞行哩数后又能为下一趟旅程兑换机票而剩下大额的交通开销,正是老萧最爱的旅游省钱方式。
扣账卡(Debit Card)及预付卡(Prepaid Card):与信用卡雷同,方便性高但通常消费回馈较低。对未拥有信用卡,或不善使用信用卡理财(经常累积卡债)的朋友来说,是非常不错的替代选择,因为扣帐卡及预付卡的花费视自身的账户存款有多少,不会出现消费透支的情况。
使用扣帐卡及预付卡进行海外支付时,会被发卡银行/单位征收大同小异的换汇及手续费,所以也不应该任意使用随便一张,建议货比三家后,选择手续费最低,及/或提供奖励回馈最高的一张。目前马来西亚首家电子银行GXBank发行的GX Card,就是一张海外消费零手续费,并为大部份消费提供1%现金回扣的扣账卡,老萧相当推荐大家开户及申卡。
行动支付:像是苹果支付(Apple Pay)、谷歌支付(Google Pay)等行动支付方式,也是越来越普及。大多数情况下,行动支付需绑定信用卡及/或扣帐卡才能使用,但比起直接刷卡的支付方式,使用这些行动支付能提供额外的便利性,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智能手表等设备,靠近支付终端就能完成交易。
在安全性上,由于使用者必须在自身的智能设备上完成生物识别验证(如指纹及面部特征)才能使用,并为绑定的信用卡及/或扣帐卡生产出虚拟卡号,不让实体卡的资讯流出,其实更进一步地保护用户私隐,及降低付款卡被盗的风险。
电子钱包:在特定的国家或地区,电子钱包(如GrabPay、Touch'n Go等)也实现了跨国支付的功能而流行起来。这类支付方式通常结合了交通、餐饮和购物等多种服务,提供更便捷的旅游体验。
但由于各国的电子钱包支付方式过于多元,我们在海外消费时,常常能见到一个商贩就提供好几个不同的扫码支付方式,且未必我们常用的电子钱包就能够城功扫码,所以建议电子钱包只能与其他支付媒介来搭配使用,以避免浪费时间在不断地尝试上。
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电子钱包雷同,诸如PayPal、微信支付(WeChat Pay) 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一些特定国家及地区也被广泛接纳使用。但总体而言,这些支付平台所征收的手续费,多数情况下要比前面几个选项来得稍高。
现金:虽然电子支付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但现金在一些如小商贩、出租车、夜市等场合仍然是必要的,特别是旅游目的地并非位在大城市之时。老萧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俗话说“财不露白”,通常在一些热门的旅游胜地,比较容易遇上财物被窃的事故,所以尽量在旅途上持有越少量的现金,并分散、妥善安置是旅行时的重要贴士。
由于大多数时候,携带少量现金依旧是旅行时的有备无患之需,让我们也来了解常见的几个换汇选项:
钱币兑换商:通常在市中心及商区,都能见到钱币兑换商的踪影。想要通过此渠道换汇,对比各家的外汇兑换率,就成了旅客们必须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做的功课。许多钱币兑换商会打著“零佣金”的广告吸引旅客,但实际上他们已把欲赚取的“点差”(Spread)加进使用的兑换率中,如1令吉实际上可兑换33日元,但兑换商的汇率显示为1令吉兑30日元。
机场或饭店的换汇柜台:这些地方通常提供换汇服务,方便旅客在抵达后立即获取当地货币。不过,汇率通常不太好(点差及佣金高),且手续费可能较高。
线上换汇:一些数码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线上换汇服务,让用户通过手机app或网站进行换汇,并在用户出发旅游时,提领现金或充值到支付卡中。自2011年创建于英国的Wise(前称 Transferwise),就是目前市场中相当受欢迎的线上跨境换汇及汇款平台,老萧也是长期的重度使用者,推荐给大家。
海外提款机(ATM)换汇取款:在国外使用预付卡、扣帐卡在ATM上直接提取当地货币,兑换率通常较为合理,但可能会被当地银行及本地发卡银行/单位征收各种提领、换汇及手续费用。不同的发卡银行/单位收费标准、提款的次数及数额限制都不同;旅游目的地不同银行的ATM,也存在提领费用的多寡不同(或免费),出发前可以先查询一下它们的政策与收费。这也是老萧最常使用的,获取旅游目的地外币的方式,过去这些年通过这个方式,省下了相当可观的旅游成本。在不久前,老萧前往澳洲布利斯本的旅途中,也测试了几款扣帐卡/预付卡在海外提款的实际提领成本,并拍成了影片,也分享给各位读者。
作为总结及特别提醒,在旅游目的地使用各种换汇及支付方式时,常常会出现“动态汇率转换”(Dynamic Currency Conversion,简称 DCC)的选项,让旅客选择使用当地货币或母国货币来结算并完成交易,DCC服务让旅客直接了解最终支付的母国货币(令吉)数额是多少,看似贴心但实际上允许商家在发卡商汇率基础上征收相当高的额外费用,所以老萧想要教导大家的经验法则就是,务必选择当地货币,不要选择令吉结算!
这些换汇及支付的选项各有利弊,该如何具体选择,除了取决于你所前往的旅游目的地、当下的汇率情况、个人的偏好之外,也别忘了了解各个工具、平台的各种资讯更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