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10月份,政府宣布的财政预算案中调高服务税至8%、征收资本利得税和奢侈品税、马币兑美元和新币创25年新低、政府延长莱纳斯稀土厂营业执照、教育部办“巴勒斯坦团结周”,师生装扮成圣战分子惹争议等等,一连串的负面新闻给团结政府的民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民间一片怨声载道,首相安华却依然故我,团结政府盟党继续沉默是金。
以巴冲突给了安华作政治表态的机会,对外展现他挺巴勒斯坦的立场,助他博取穆斯林社会的好感,也让政府乘机转移国家和人民面对沉重经济压力问题的注意力。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安华在争取穆斯林选票,另一边厢自由派和非穆斯林社会对政府的不满则是与日俱增,而政府之所以有恃无恐,是因为他们判定自由派和非穆斯林选票没有其他选择。
非穆斯林社会特别是华社,对国家的种族化和宗教化是极度的厌恶和恐惧,国盟持续的种族和宗教诉求不可能赢得非穆斯林社会的支持,加上目前我国没有形成足够强大的第三势力,选民普遍上不会考虑缺乏胜算的的政党,几种因素堆叠起来,令非穆斯林选票似乎除了希盟以外无党可投。
国阵虽然曾经让人民极尽失望,选民也已经通过选票严厉地惩罚了国阵,如果国阵愿意洗心革面,换掉丑闻缠身的领袖,重新成为一股中道的政治力量,凭借60馀年基业,应该能够再次成为左右国内政局的政治势力,但巫统以身为传统马来政党的身份填补了希盟在马来社会的政治需求,加上扎希为巫统在弱势的情况下在政府内争取到足够的政治资源,令巫统与公正党和行动党迅速地变得同气连枝,似乎无意成为第三势力与希盟抗衡,令到同样在团结政府框架内,却没有明显角色扮演的马华和国大党显得尴尬。
巫统与希盟的合作越紧密,马华和国大党就会进一步失去其政治功能,并加速泡沫化,而国阵成为第三势力的希望就更渺茫,马华显然明白当中的利害关系,总会长魏家祥日前在马华的全国代表大会上隐晦的向巫统喊话道,如果国阵成员党出现离心,另结新欢,离弃盟友,马华也会自力更生,甚至独立自主。这段话可以理解为马华希望与巫统一起尽快整顿国阵,重新出发,不再继续寄于希盟篱下。
可能对巫统来说,成为第三势力是一种舍近求远的方式,第一是因为马来社会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被土团党和伊斯兰党所涵盖,第二则是因为第三势力的崛起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过程,国阵需要提出有别于希盟国盟两大势力的政治政策立场,持之以恒,才能赢得中间选民以及那些对两大势力都失望的选民支持,所以巫统无意做此选择。
人民是否认同
另一种可能,巫统目前对团结政府的态度也只是权宜之计,下一届大选逼近之时,国阵才突然倒戈相向,但这在选举策略上可能会带来负面印象,会被看作政治谈判破裂的结果,对国阵来说无法制造第三势力的道德高度,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群众的信心,候选人更没有足够的时间作出策略规划,胜算自然看低一线。
当然,可能很多人并不认同国阵是一个好的第三势力选择,但这并不重要,关键是大家需要意识到第三势力存在的重要性,因为只有通过更多政党提供更多的政治价值选项,才能更有利于民主进程和政治多元化发展,人民不必再被政党所忽悠,不需要再含泪投票,这才是真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