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长辈而言,小孩子最重要的责任是念书,念书以外的事情则是有大人在帮忙打点处理,这使得年轻的一代越来越离地,不只是不知道尖不辣(Cempedak)和波罗蜜(Nangga)是两种不同的水果,也搞不清楚长豆、桂豆和羊角豆之间有什么差异。
这种情况尤其在城市孩子身上更为严重,很多城市孩子以为鸡蛋就是从超市来的,鸡生蛋只是课本的内容,无法与餐盘中的那个荷包蛋连接起来,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很多长辈就只让他们饭来张口而已。
走进今天的超市,苹果、橙、葡萄、奇异果等进口水果已经成为水果部门主要的产品,本地生产的水果比较常见的就只剩下木瓜、西瓜、火龙果、香蕉等,一些我们小时候熟悉的比如人参果、红毛丹、冷杀之类本地水果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开始,渐渐的退出了大家的视野,而今天市场上能够看到的所谓本地水果,又有多少是邻国进口的“舶来品”呢?
农业发展从来不是单纯的经济产业课题,随著全球局势的变化和极端天气的冲击,不少国家都已经将农业视为与国家安全密切的问题,从较早的鸡肉短缺,到已经有一段时间的鸡蛋供应不足的课题都一再提醒大家这方面的影响,所以让年轻一代能够了解自己餐盘中食物的种类、供应地、生产情况等问题食农教育(Agri-food education)已经是许多国家中小学教育很重要的一环。
过去的时代,人与土地的关系密切,在果树上直接采了吃、溪边抓了直接煮这种事情似乎理所当然,农业和食物的知识是透过生活直接累积,但随著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实现,今天的孩子离开土地越来越远,过去学校不需要教导的食物、农业相关知识,在今天反而成为很重要的课题。
饮食和文化
再说,饮食常和文化挂钩,烧卖和潮州卖有什么不同?马来西亚的云吞面和港式云吞面有什么差别?三大族群的椰浆饭也各有千秋,这当中的奥妙又有多少人能够弄清楚?过去我们都透过土法炼钢的方式,自己身体力行的去吃,去体验其中的不同,这种经验是不是能够传承到下一辈身上?
即使不说食农教育可以让孩子更贴近自己生活的土地这种看起来高大上的目标,就一个点菜吃饭这件事来说好了,如果连基本食物材料的概念都没有,就算能够看懂餐牌上的所有文字,也对其中的食物毫无概念,这不是连吃饭都有问题吗?没那么严重?下次不妨试试让家里年轻一辈给大家点菜,看看他们是否应付得来。
当然,食农教育不是只有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家庭更是不能够缺席的一环,平时长辈就应该让孩子有机会接触不同的食物、材料,甚至能够亲自处理、烹调,从中培养其对食物、农产品的敏感度,这样我们才能够有一群懂吃的下一代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