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大选至今,我国共迎来了三场补选,分别是希盟对阵巫统的双溪坎迪斯补选,对阵马华的无拉港补选和伊党的斯里斯帝亚补选。虽然这三场补选最终都由希盟成功守土,但其结果对于国内政局的未来发展有著重要影响。
第一,巫伊合作。在双溪坎迪斯和斯里斯帝亚补选中,巫统和伊党形成非正式,但实际上已合作的联盟关系,来促成在野党阵线与执政党的一对一挑战。虽然巫伊合作在我国政坛早有先例,但不同于过往的是如今巫统与伊党双双都沦为了在野党,执政的优势已经不再,若只是单独依靠种族和宗教课题来赢得选票的策咯,也只能有效于纯巫裔选区,但对于混合选区和非巫裔选区而言将会是票房毒药。
然而巫伊合作对于伊党和巫统自身的负面影响其实也不少,也很大可能进一步分裂两党内的中庸领袖和基层。但这两个马来政党的合作肯定将为我国政局走向多元化的路途变得更加困难,尤其将动摇希盟土著团结党的定位,迫使土团党在一些课题上出现与希盟不同立场的尴尬局面,为希盟内部团结带来更严苛的挑战。
与伊党同台失尊严
第二,马华策略的失败,在这三场补选中最失落的莫过于马华,马华在无拉港补选中历史性使用自身的党徽上阵,企图摆脱并切割与国阵巫统的关系,来赢得华裔支持。但结果差强人意,只获得3975票,相比第14届大选的5874票来得更少。
在这场补选中马华也获得伊党的支持,并与伊党同台,企图转换伊党的支持力于马华的候选人,但这也是导致了马华丧失了尊严,企图脱离巫统却与伊党合作,如此投机的行为,直接受到了选民抨击。而且马华自全国大选落败后所提倡的内部改革依然不见踪影,在流失了执政优势和基层力量后,马华对于国内政局的影响正逐步的退去,在华裔已经抛弃了单一种族政党后,或许多元种族路线将会是马华最后一条崛起之路。
第三,低投票率。在刚结束的这三场补选中选民的投票率可谓是每况愈下,投票率都低于50%。如此低迷的投票率或许可以显示出人民对于政党纷争的热诚下降,而且正逐渐接受和寻求著国家稳定的发展。尤其是希盟执政中央政府不过数月,依然有很多可以进步的空间,因此补选并没有成为执政党的施政指标,同时也因为补选是在希盟过去所胜出的选区进行,所以并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场补选的竞选期比大选时有所增加,甚至后两者达到21天,这对我国民主化进程是一大进步,也让双方阵营能拥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去会见选民,表达政纲。
总结这三场补选虽然以希盟全胜,但这只是希盟成功守土,而且是在位于中马的半城乡地区,并非位于东海岸的伊党强区。因此东海岸相信将会是希盟政府在未来政治发展上所需要积极努力的州属,并得沿用多元化的路线去抗衡和制止巫伊合作在东海岸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