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作家李敖3月18日在台北逝世,享年83岁。李敖的逝世,象征一个传奇的结束。许多人对于李敖的看法多数是认为他放荡不羁、言辞犀利、敢怒敢言、好斗、好色等。一个敢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必然是毁多于誉。
年轻的李敖,挑战了无数的权威。他父亲去世,他拒绝哭泣,拒绝披麻戴孝。他受不了高中生活,自己退学在家自修考进大学。进了大学法律系后,又转到了历史系。
他硕士班肄业后,以一篇《老年人和棒子》,痛斥当时的社会。他为了自己的愤世嫉俗做出解释:“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三种人:第一是乡愿,第二是好好先生,第三是和事佬。至于等而下之的巧言令色之徒、巧宦、走狗、奴才、文警、小人、马屁精、笑面虎,更不知道有多少。痛快地说,这些人绝对不能把咱们国家带到现代化。咱们若要真的振作起来,非得先培养愤世嫉俗的气概不可!”
争取百分百自由
他用他的笔, 加入了东西文化论战,为胡适、殷海光护航,抨击那些迂腐的人。他用词犀利,以一句“文化即梅毒”,鼓吹全盘西化,许多年轻人被他的文采所吸引。他不满蒋介石,结果《文星》杂志让他入狱。先后两次入狱的他,依然关心社会和政治。他出狱后,加入党外运动,争取“百分之百的自由”。
然而,解严后的台湾,并不是他心中想要的。他用另一种方式来批判社会,他通过法律途径提高各社会政要,用一个人的力量对抗整个社会和体制。
李敖就如那个与风车作斗争的唐吉珂德,虽然他看似失败了,但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独一无二。他对社会的愤怒,不是抱怨,而是揭露这个社会的另一面。虽然有人批评他在做秀,也有人发现他批评他人,所使用的证据太老旧或者是孤证,但他这种勇气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
放在其他东方社会,能有多少文人能做到特立独行,敢用自己的良知来说话?李敖只有一个,也会是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