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马来西亚社会的政治、民主概况,其实无需研究我国政治体制、选举历史,或者参考全球民主排名、清廉指数等权威指标。看大事由小处著眼,往往能够观察到更加微妙的细节,也比较容易避免不小心离地。就让我们试试由路坑问题说起。
生长在马来西亚的我们深知,不论来自大城小镇,家住豪宅或陋居,路坑就好比7-11便利店—总有一个在附近。为什么我们的马路总是那么容易损坏,有时甚至才刚修补转头又出现坑洞?究竟是教育制度问题,栽培的工程师竞争力不足;还是行政监督松懈,导致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横行?一切就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日常生活中必经之路出现坑洞,有的人会默默祈祷其他人会快点去向当局投诉要求处理,因为他不确定道路出现坑洞是谁该负的责任,又应该通过什么管道进行投报。这当然不是他的错,怪只怪地方政府议会选举早在1967年被国阵以“马印对抗”这种似是而非的理由取消。若还要再怪,也可以怪一些反对党换了位子换脑袋,没有认真争取恢复地方议会选举。
另外,还有些人会去找人民代议士帮忙处理。他们可能知道民生投诉属于县市议会工作范围,不是应该交由国州议员去“指天指地”。但是,他们不谙马来文并且曾经因此在政府部门有过被欺负的负面经验。在这片“可能的土地”(Bolehland)上,语文的首要功能并非沟通和促进了解,而是用来制造文化霸权以分化不同族群,确保“各大种族和谐共处”这种观光手册说辞永远不会成真。
处理投诉不看轻重
即使向有关单位投诉后,故事也不会那么轻易完结。有时,投诉的明明是布满坑坑洞洞满目疮痍的甲路,怎知满载沥青的罗里来到,铺的却是隔壁没有问题的乙路。一问之下,肯定就是因为那条路住了某某拿督或执政党村长或姨妈姑姐叔伯兄弟。是的,处理投诉最优先的从来都不是看问题轻重缓急,而是背后究竟是谁。
本地著名演员兼导演蓝多扎瓦威(Lando Zawazi)曾经有朋友不幸撞及路上坑洞跌倒而被巴士辗过丧命,感叹坑洞问题严重威胁安全。基于多番接触官员总是拖延推搪,最后他号召成立“兄弟会”(Brotherhood),专门在夜间出动自费修补马路上的坑洞,以实际行动来解决眼前的问题。
大马坑洞问题长期小至对百姓造成不便,大致酿成意外夺走宝贵性命,小小坑洞背后隐藏的故事、制度缺失、负面文化实在有太多太多。这一个小课题就足以反映我国目前面对的大危机。身处其中,我们可以选择耸耸肩说声“马来西亚就是这样的咯”,我们可以唉声叹气甚至远走他乡。不要忘记,我们更可以发挥集体力量,支持制度改革来让一切变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