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族从上个世纪二十代初开始从中国福建永春往马来亚迁徙。个中原因除了当时福建永春这地方的治安不好之外,族亲之间的一些纠纷也是促使我的祖辈离乡的动因。而之所以在抵达马来亚后会先在柔佛州峇属新加兰落脚,是因为那里有远房亲戚一家连续四代人都出洋到该处谋生。
从这里我们可从中理解到,社会治安恶化不全然会促使中国人往海外迁徙,出洋谋生不是凭空说走就走,更重要的必须先掌握准备移居的渠道。
如果没有相关条件的配合,半辈子只在永春乡下活动、只懂一种方言且不识得几个中文字的曾祖父,怎会在盘缠有限的情况下冒然离乡背景来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国度讨生活?
处在乱世之时,有些人选择留下,有些人则携家带眷投奔新天地,除了主观的意愿之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但要感到庆幸的是,仍有人留在家乡守候,让旅居外地者的子孙还能回乡追溯祖先的记忆。
我的曾祖父离开永春到马来亚迄今已经繁衍了五代人,总计已经超过三百人。但是,有关“永春”的历史记忆,已随著时间而逐渐淡化,永春人的身份认同也逐渐由显性而转变成隐性的认同。有些家族成员因职业、教育,以及嫁娶等因素而进行国外再移民。在宗教信仰方面从最初的供奉宗族守护神而变成佛、道、基督等等均有之的多元信仰的情况。
就语言认同,原先的家乡话在新生代身上正逐渐消失。祖辈南来前的宗族结构、昭穆系统的字辈、甚至家族中的渡马始祖叫什么名字?家族中能说得明白的只剩上了年纪的长辈而已。
我庆幸家中还有一本族谱,以及长辈们愿意分享他们的生活经历与祖辈的南来初期的点点滴滴。
家族的历史才能从零粹的片段、口述资料慢慢的拼凑起来。家族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的时空里有不同的主角和配角。今天的主角是曾经的配角。每个人都具将所扮演的角色无限扩大的可能,让自己在历史的洪流中占有重要的篇幅。
一个民族有若干具有上述思维者,文化的根就会被保存下来,中华文化的注重人伦与仁义的精神就有望被流传。而不知族谱为何物者,等同自我放逐于族谱之外,主动的让自己远离族谱的史迹,个人行径与行为表现也就愈来愈“离谱”。即便是当了官,也因为沦为命运共同体的一份子而无所作为,甚至是共犯结构的一份子。
庆幸的是,我的曾祖父的家门之下,还没出过这类祸国殃民的不孝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