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总会长蔡细历放话:“如果董总主席叶新田等人要挑战就放马过来,马华将以牙还牙。”但他缺乏当年马青先锋队的支持。
作为政府成员之一的政党头目,坐拥一切行政资源,以及庞大的执法权限的优势,自然无惧于任何一个民间(社团)或非政府组织。万一对干起来,吃亏的一方必然是非官方的群体,执政党成员之一的马华,最多少赢几个议席,无伤大雅;反之,对马华或会有好处,因议员少,分配有限官位更加得心应手,减低争官的机率。
记得联盟政府时代,一些企业人士受到财政部异乎寻常“翻查旧账”的事,无巧不成书,这些遇上“麻烦”企业人士据说因政治献金被怀疑“另有出处”而受到对付。
此外,70年代一名执教于怡保某小学的华文老师,因与当地一名马华领袖之妻不睦,而受到对付,临退休之年被调到离岸的一个小岛上执教,但最受人注目的是,前教总主席陆庭谕被远调往东海岸某华小执教,陆氏剃光头静坐抗议,被视为与政治迫害脱离不了关系。
放眼中国政坛,这类政治迫害事件屡见不鲜,造成冤狱、酷刑甚至死得不明不白所在多有,互联网已促成无疆界世界,一切民间诉求与抗议,已不再需要当事人亲自到北京“上访”,中南海已可掌握而感震惊者有之,愤懑和感到尴尬者亦无可幸免,尤其是传播到世界各国有关人权不彰的讯息,已不再是可以通过高压、专制的手段和制度加以禁止。
同样的,在一些标榜民主的围墙,更不能制止不受删减,原汁原味的讯息流传,已经超越主流媒体“报喜不报忧”的偏向报导更受人欢迎和信任;马华蔡总坦承仅倚赖主流媒体的宣传,在网络上处于下风,这说明马华2年前高调成立“网络兵团”以对抗在野党功亏一篑。
说话回头,70年代马华有过一场与董总的“殊死战”。马华为了“维护党领袖形象”特别成立了一支“马青先锋队”,在太平一场董总主催的万人宴上险酿成肢体冲突,其中一名董联会成员杨某拔出手枪加以制止。
这场纷争的导因,在于购宴券入场的马青先锋队成员,当陆庭谕抨击李三春之际,派人到台前要求让马华派人上台反驳受到拒绝而引起,惟经过陆氏“匆匆”结束其演词,谁胜谁负,各说各话,聊以自慰。
一言以蔽之,虽然民间的团体或个人须面对社团注册局、内政部以及司法选择性的调查、提控的挑战风险,但这并不等于败仗,华教诉求历久不衰,民心所向,主宰著马华的选举成绩,过去所谓“钟摆论”,印证在马华的身上不就是最好的注脚,来届大选或无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