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72岁的梁良江,20年前中风后,就面对行动困难、无法工作赚钱的困境,导致7名子女依靠亲友救济。
不幸的是,他在2015年及今年5月再度中风,导致如今不仅需长年卧病在床,同时已无法正常进食,需要靠输液管来喂食牛奶维生。
来自麻坡加里里的梁良江,早年与妻子离婚后,就在母亲的帮助下,靠从事水泥工及维修水管工作等独自养大7名子女。
1998年底,这名单亲父亲放工回家后,身体左半边忽然感觉无力,被医生诊断中风,无法如常工作,导致家中生计顿时陷入困境。
据梁良江的长女爱笠表示,其父亲当天放工回家后,就觉得身体不适,身体左半边感觉无力,随后就被医生诊断为中风。
叔叔姑姑接济
“父亲因此被送入医院治疗差不多一周,过后就因行动不便而无法如常工作了。当时,我们兄弟姐妹都还小,除了大哥正在读大学外,我和其他弟妹都在中小学上课。”
她透露,父亲中风后,家里的生计顿时陷困,所幸一些叔叔及姑姑不时提供不少经济支持,协助他们一家购买食粮及日用品等等,才让他们顺利成长并完成学业。
“因为父亲生病,家中经济困难,兄弟姐妹在读中小学时,也会趁学校假期去打工,以赚取微薄收入来当零用钱或帮补家用。”
梁爱笠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提起父亲中风情况。
她回忆,其父亲第一次中风时,曾在慈济志工陪同下,前往医院接受物理治疗,随后情况也有所改善,可以拖著步伐走动。可惜好景不常,父亲在2015年5月再次中风。
“当时,父亲因忽然全身无力,走路时一直要跌倒,随即看了医生后,被告知父亲是二度中风,因而也再次入院接受治疗一周。”
入住安老院 看护照料起居
梁良江第二度中风,7名子女因各自有家庭需要照顾,于是他被安排送到安老院。
梁爱笠透露,父亲第二次中风后,基于兄弟姐妹都有本身的工作要忙,或是因为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顾,因此经过一番商量后,他们唯有把父亲送到安老院,以便能有专人时刻给予看护。
“目前,老大、老二都在外地工作或自组家庭了,所以一般都是住在家乡的我及弟弟梁坚福,日常空余时就去安老院看看父亲。哥哥及其他弟妹也会趁休假或有空时,去安老院探望父亲。”
她说,其父亲第一次及第二次中风时,基本上每天还能坐著吃饭、阅读及看电视,无奈从去年开始,他就一直要求躺在床上,以致身体越来越虚弱。
梁爱笠坦言,父亲向来个性文静、沉默寡言且待人严肃,因此她与兄弟及妹妹们往往只能对父亲毕恭毕敬,继而更无法了解父亲心中的想法。
“过去,当父亲中风行动不便时,兄弟姐妹曾经尝试了解父亲有什么困难或心愿需要孩子协助克服或完成,他往往都绝口不提。我很感恩三叔于2007年时,曾经带著父亲一起回到中国老乡探亲,这应该也圆了他老人家的一个心愿吧!”
医药开支大 子女难负担
今年5月,梁良江第三度中风,已无法如常进食的他,如今必须靠管子来喂食牛奶,维持生命。
梁良江的三儿子坚福表示,由于父亲三度中风,如今须靠管子来喂食牛奶,每月的日常开销无形中增加了一倍,令他们兄弟姐妹难以负担。
他透露,其父亲入住安养院的每月开支为900令吉,日常医药费大约是100、200令吉,牛奶及成人尿片的开销各为1200及300多令吉,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庞大的开销。
“我们兄弟姐妹的收入有限,加上一些兄弟姐妹需负担自己家庭开销,因此希望社会善心人士能给予我们经济上的帮助,让父亲渡过难关。”
爱心捐款:
有意捐款者请在新闻见报的6个月内,以支票或网上转账方式,将义款交至本报。一旦逾期,本报将把支票按址退回,或自动转入东方慈善公益基金内,协助其他有需要人士。
采用网上转账, 我们的银行户头是Maybank 5140-7500-0321 Oriental Daily Sdn Bhd(Charity Account),请把转账单据连同捐款人资料、地址、电话及受惠人名字列出,电邮至charity@odn.my,或传真至03-26926336,不需要收据者无须提供地址。
采用支票者须在支票背后注明受惠者梁良江(NEO LONG KANG)名字。支票抬头写上“Oriental Daily Sdn.Bhd(Charity Account)”,寄至本报吉隆坡办事处:Wisma Dang Wangi,38,Jalan Dang Wangi,50100 Kuala Lumpur。询问电话:03-2691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