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7日讯)中国周四发布了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禁用“零添加”等用语,并引导消费者减盐减油减糖。这些标准与公众日常消费的乳制品、肉制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食品添加剂、消毒剂等密切相关。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导,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周四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聚焦民生关切和产业发展需求,标准之间相互衔接,协同管控食品安全风险。
新发布标准包括食品标签标准两项、特殊膳食食品标准3项、食品产品标准4项、生产经营规范标准3项、食品相关产品标准1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8项、检验方法标准29项,以及《生乳》《灭菌乳》《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9项标准修改单。
截至目前,中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包含2万多项指标,涵盖全部340馀种食品类别,标准体系中通用标准、产品标准、生产经营过程规范、检验方法四大类标准相互衔接,协同管控食品安全风险,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规范从过程到产品各环节,保护从一般到特殊全人群。
强制标示致敏物质信息
有很多食品标榜“追求天然”,以“零添加”或“不添加”为广告主打,吸引消费者购买,为避免对消费者的误导,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当预包装食品使用含麸质的谷物、甲壳纲类、鱼类、蛋类、花生、大豆、乳、坚果8大类食品及其制品作为食品配料时,需要在配料表中以加粗、下划线等强调方式,或在配料表下方通过致敏物质提示语,提示食品中含有的致敏物质。对于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需要特别关注食品标签上致敏物质的提示信息。
另外,新的标准将强制标示的营养素范围由“1+4”,即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扩展为“1+6”,增加的两项是糖和饱和脂肪(酸),方便消费者根据个人需要选择消费,控制能量和脂肪、糖等的摄入。
标签须更全面展示营养信息
为落实减盐、减油、减糖“三减”健康生活方式,其修订后的营养标签将包含四种资讯,即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营养成分作用声称以及其他补充信息。
营养标签目前已经强制要求标示出钠含量以及脂肪含量,本次修订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对饱和脂肪(酸)和糖的要求,更加全面地展示食品营养信息,进一步指导消费者。
此外,新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以到期日的形式标示,消费者不再需要自行计算,保质期信息展示更为直观。同时,规定保质期6个月以上的食品可不标示生产日期,仅标示食品保质期和保质期到期日。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