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7日讯)中国一年一度“两会”的全国政协、全国人大会议,预定3月4至5日举行,经济情势是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经济目标数据与积极的财政政策传达政策动向,以及官方如何阐述新词“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成为进一步观测的讯号。
台湾中央社报导,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状况不如外界预期,拿掉清零政策的大帽子掩盖的光景是,房地产泡沫危机,内需不振,以及外资失望外移。
中国去年的经济成长率为5.2%,达到年初两会时订立的5%左右。然而,各项经济数据表现不容乐观,尤其房地产开发投资成长速度为年减9.6%,商品房销售额及面积成长率分别为年减6.5%与年减8.4%。显见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振,成为拖垮经济成长的主要原因。
在这一基准点上,国际机构预测2024年的中国经济成长率大约落在4.5%至4.9%之间;而中国社科院则预估,2024年的经济成长率在4.8%至5%间。
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所研究员王国臣告诉中央社,2023年的成长率为5.2%,在这个基础上要达到5%已是相对困难。因此,2024年的经济成长目标如果订在5%,代表官方想要稳住信心与预期。
王国臣表示,如果成长目标是以设区间方式论述,如设在4%至5%,代表较为稳健。而路透社此前的报导倾向设在5%,这也能够理解,因为毕竟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任职第2年,也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第3任期,会想要表现出经济好的状态。
在经济状况复苏缓慢与沉寂之下,关系到政府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与财政赤字率的表述,也成为观察重点。
中国历来的预算赤字率的天花板在3%或以下,去年因年底增发一兆元人民币的国债,使全年财政赤字率突破3%的红线,到达3.8%。中国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去年底就表示,2024年财政赤字率最好保持在3.8%。
报导指,这可能是在救市与恢复经济情势下不得不的手段。
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向中央社预测,今年两会的预算财政赤字率可能达到3.5%。财政赤字率提高是因经济复苏状况不如预期理想,且多项经济指标显示财政仍可持续发力刺激经济,最明显的是通货膨胀率为负值,显见整体有效需求不足。
陈波并指,今年财政与货币政策会较为积极,且前者的政策空间更大。落实在实际政策上,包含地方政府化债,政府投资建设数位经济与新能源建设等措施,以及涉及房地产的老旧城区改造,政府出手购买基本建成的房屋让其转型为经济适用房、保障房,稳定房地产市场等,是可以著力的方向。
新名词阐述引关注
除了上述数据目标所传递的讯号外,从更深层的政策论述而论,中国的大环境已告别动辄双位数成长论,微观看是处在疫后内外信心丧失阶段,经济正逢大转型。
“十四五”规划关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成长率已非定夺在一个数据,而是“更高质量、合理增速”(高质量发展)。至于怎么达成“高质量发展”?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新质生产力”摆在部署今年九方面重点工作的第一位。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去年在黑龙江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已在年初各地召开的地方两会成为热议点,为全国两会预热。要达成“高质量发展”,方法在“新质生产力”,新技术、新产业与新结构如何成为新成长动力,这两个新热点经济词汇,将体现在两会当中的经济政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