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7日讯)中国前总理李克强逝世,终年68岁。对于这位领导人的离世,中国媒体没有太多报导,却受到外国关注。英国广播公司(BBC)评价他是经济政策的务实主义者,而专家认为他是受掣肘的温和改革派。
BBC中文报导,今年3月中国全国政协和人大两会期间,李克强发表任内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其“告别演说”只用了一小时。此后,其总理职务由李强接任,后者被视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亲信。
报导指出,李克强被视为经济自由主义者,但随著习近平不断巩固权力,其总理生涯后期被边缘化,权力被架空。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卡耐基中国项目研究员庄嘉颖对BBC中文分析指,李克强是中共党内权威性的温和改革派声音,他的去世,让改革路线人士看不到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
他说:“这意味著,中共内部牵制权力的一股势力削弱了,领导核心习近平就更不需要顾虑党内的其他声音了。”
中共二十大意外退位
去年中共二十大,当时年龄还没到“七上八下”(68岁离任、67岁以下续任)的李克强,无法进入第二十届中央政治局,与同样是出身共青团系统、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汪洋,一起退出了常委行列,震惊外界。新华社其后发稿称,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主动表示退下来”。
据中共二十大闭幕会场现场画面,代表“团派”的中共前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议中途突然被两名工作人员搀扶离场,离场时跟习近平打了个招呼,也轻拍了一下李克强左肩。
拥有经济学博士的李克强,此前在党内平步青云,从“最年轻省长”、“最年轻省委书记”晋升到“最年轻副总理”,一度有望成为最高领导人。熟悉中国时政的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指出,李克强的升迁过程“体现了专家治国”。
他担任总理初期,经济界就有“克强指数”(Li keqiang index)的提法,指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等3个指标,衡量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水平。外界又有“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的说法,他提倡简政放权,支持民营企业。
但李克强的很多政策推出时都遇上阻滞。刘锐绍说:“比如他曾主张用两万亿(兆)‘暴力救市’,但后来大家发觉,在没有政治体制配合之下,靠行政手段来暴力救市是效果不佳 ,结果两万亿当中有一万亿不见了……后来政监会的负责人出事,但究竟背后是谁主责,是完全不知道的。”
他又称:“李克强到后来的一些经济主张,如‘地摊经济’——他一说,又马上被批评,结果又要变成‘地摊入铺’。种种情况令人感觉李克强是受到掣肘的。”
2020年6月疫情期间,李克强到山东省考察时,高度赞扬“地摊经济”能创造就业岗位,是“人间的烟火,中国的生机”,引发社会热烈讨论。但《北京日报》很快就评论指,“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
多次强调经济改革
在习近平全面左转的路线下,李克强仍多次强调经济改革。他在去年8月到广东省深圳市视察,发表了两场演讲,敦促“稳经济、稳就业”,并重申“改革开放不会停顿,长江黄河不会倒流”。
同年的中国两会,李克强在闭幕记者会上表示,中国还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月入仅1000元人民币。这番话被指揭露了中国经济的真实面貌,与习近平定下的“全面脱贫”目标有巨大差距。
BBC指,尽管李克强的权力后期被架空,但他凭借经济政策上的务实主义,成为一位受欢迎的领导人。
今年3月,他发表完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现场响起约20秒的掌声,是全场报告中历时最久的掌声,直到他回到座位就坐后才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