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23日讯)日本共同社报导,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简称东电,TEPCO)计划最快当地时间周四下午1时(大马时间中午12时),开始把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核污水排放入海。
另据日本放送协会(NHK)报导,东电已在周二晚上8时之前,把注入大量海水的“处理水”存储到相应设备当中,稀释比例为1吨“处理水”中注入约1200吨海水。其后,东电对稀释后的“处理水”取样,以检测氚的浓度是否符合排海标准。
东电表示,检测结果将在周四上午出炉,如果检测结果没有问题,且天气、海洋状况等也无异常,当天就会启动“处理水”的排海作业。
首轮作业计划把7800吨“处理水”稀释后,不间断地排入大海,历时17天。东电表示,将以高度谨慎为前提,高效推进排海作业准备工作。
根据香港《星岛日报》,福岛第一核电厂在2011年3月遭受海啸侵袭,引发炉心熔毁,为冷却熔融核燃料团块,又制造出污染水。东电利用净化装置去除多数辐射物质,最后变成所谓的“处理水”。
1000多个储水罐中的核污水已超过134万吨,而且为了冷却熔融的核燃料,每天新增约100吨核污水。核污水排海将经过“处理”、“测量”、“稀释”及“放流”4道手续。
核污水在排放前,将以多核素去除设备(ALPS)过滤,去除62种辐射物质,再注入储存槽内平均搅拌,然后测量确认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经确认符合标准的水,为了让残留氚浓度达到日本国家管制标准的1/40以下,将用逾百倍的海水稀释。
排海周期长达30年
仍含氚的核污水待超过一定数量后,就由海底管道放流,最后从离岸边约一公里外的排海口入海。目前预想每天最多能排放500立方公尺的“核处理水”。设置在海底管道出海口附近的放射性监控点,将监测海水中含氚浓度。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早前发表评估报告,认为排海计划符合国际安全标准。但中国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表示,核污水排海周期长达30年,由于含有放射性物质氚,很难被稀释或消解。伴随洋流,日本的核污水将流向全球,这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福祉所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
中国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早在2021年模拟日本核污水排海扩散过程,得出结果是240天到达中国沿海,1200天后覆盖北太平洋。随后,污染物一边在赤道洋流的作用下,沿著美洲海岸向南太平洋快速扩散,另一边通过澳洲北部海域向印度洋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污染物的排放位置是在日本福岛附近,但随著时间的推移,污染物高浓度区域将沿著北纬35度线附近向东延伸,从开始的东亚附近海域,扩散到北美附近海域。在第2400天时,中国东南沿岸海域主要呈现浓度较低的浅粉色,而北美西侧海域已基本被浓度较高的红色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