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18日讯)台湾康轩国一下册生物课本,将马铃薯以中国用语“土豆”称呼,教育部长潘文忠表示,“我们审查不可能通过”,如果是经过教育部国教院审定的教科书,“一定是会用我们‘国家’常用惯用词”,出版社有误写,教育部也会纠正。
综合台湾中央社与台湾《联合报》报导,立法院教育委员会周一审查特殊教育法修正草案,时代力量立委陈椒华除了关注特殊教育议题外,在结束质询前,询问潘文忠,“土豆是指什么?”
潘文忠答询说:“我们台语的土豆是指花生。”
陈椒华立刻表示,中国的土豆是指马铃薯,但在康轩国一下册生物课本,竟然把马铃薯叫做土豆。
潘文忠一听,直呼“会吗?我们审查不可能通过这个”,教科书怎么可能用中国用词,如果是经过教育部国教院审定的教科书,“一定是会用我们‘国家’常用惯用的用词”,如果出版社有误写,教育部也会做纠正。
陈椒华表示,教育部要注意相关教材,未来学名、俗名等称呼,在教科书中一定要审慎检查。
另外,康轩文教透过面子书专页表示,“对于土豆一词引发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讨论,康轩在此致歉,并将调整更换教材举例,避免再有这样的争议发生”。
声明也写道:“康轩教材未曾出现‘台湾称马铃薯为土豆’或引导学生将马铃薯改为中国用词,另教师备课用书(教学指引)中也清楚的说明“台湾闽南语的土豆指的是花生,中国则惯称马铃薯为土豆,两者是不同的植物。”在全书其他章节内容都以“马铃薯”一词做讲述。
似回到戒严时代
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理事长段心仪表示,两岸使用同样语文,但有时用词一样、含义却大不同。该课文祗是介绍各地对同一植物的不同称呼方式,出版社并没有错。
她表示,许多台湾餐厅都有土豆丝菜式,而且教授同一名称所指之不同事物、化解两岸交流中可能产生的误解,本是教育该做的事。
她认为,有关官员的回应很不得体,这样是不是回到“戒严时代”?段心仪表示,当年动辄得咎,写简体字都变成政治敏感问题,现在不该走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