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日讯)中国史前生物研究出现新的进展,在云南省罗平县发现了一种新的肿肋龙科爬行动物,并经其命名为“奇异罗平龙”,这种肿肋龙生活在距今2亿4400年前的三叠纪。
据中新社等媒体报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四晚间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线发表上述研究成果。宣告该所科研人员在云南省罗平县中三叠世海相地层(2.44亿年前)发现一种全长超过半公尺的新的肿肋龙科爬行动物,也代表多指节型鳍龙类最早出现的化石记录,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奇异罗平龙”。
论文通讯作者尚庆华指出,奇异罗平龙体型像水生蜥蜴,是一种原始的鳍龙类,归入肿肋龙科。肿肋龙科和贵州龙科亲缘关系较近,在分类上同属于肿肋龙超科。不过,罗平龙的吻端很长,超过头长的一半,与短吻的贵州龙差异较大,代表了两者在摄食和运动上不同的生态适应。尖嘴长吻可能是为了帮助抓住猎物并在追逐快速游动的猎物时减少阻力而进化出来。
论文的第一作者徐光辉则表示,尤其特别的是奇异罗平龙前肢第三指上具有五节指节骨,这有利于增加桨状肢的柔韧性,以应对转向时脚蹼承受的流体动力。这种多指节现象在肿肋龙类尚属首次发现,也代表了迄今已知最古老的多指节型鳍龙类化石记录。
而在三叠纪时期,云南罗平处于浅海环境,在该地区发现的中三叠世化石库被称为“罗平生物群”。云南罗平生物群和贵州盘县、兴义和关岭生物群一起,构成“滇黔中—晚三叠世海洋生物王国”,曾经是无脊椎动物、鱼类和各种海生爬行动物的共同家园,也是帮助世人了解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之后海洋生态复苏的重要地区。徐光辉说,“这同时也留下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进一步去发现和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