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日讯)近日,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数据倡议(GISAID)数据库新增369条中国本土新冠病毒测序结果,上传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赛娟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领衔的联合科研攻关团队。
据澎湃新闻报导,这些样本来自上海地区新冠患者,随机采集于今年11月23日至12月22日,经基因测序确认30个已知Omicron亚型毒株,尚未发现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除了“南方株”BA.5.2和“北方株”BF.7相会于上海,在欧美广泛流行的BQ.1家族和XBB家族占比超过1/3——这些病例绝大多数为境外输入病例,处于闭环单独管理中,因此并未造成BQ.1家族和XBB家族的本土大规模传播。
传播力和逃脱免疫能力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此次监测到的25例XBB家族中,有3例XBB.1.5,同样都是境外输入病例,未造成本土传播。
研究人员表示,境外输入患者中的毒株较为覆杂,多为在中国境内首次检测到。当前测序结果表明,针对境外输入新型病毒株较多,仍需要常规开展病毒株检测为后续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去年12月20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介绍,BQ.1和XBB是Omicron新的变异分支。国际上,一些欧美国家已经逐渐显示出它们是优势毒株,主要表现为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其致病力和Omicron其他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和XBB的国家没有显著增加。
“XBB.1.5”已成美国主流毒株
最新研究显示,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与XBB.1相当,但关键突变F486P使其具有更高的人ACE2受体结合亲和力——ACE2可以被看作是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大门”,这意味著XBB.1.5更容易感染人体。
试验表明,在至少接种两剂mRNA疫苗的情况下,突破感染BF.7也无法诱导对XBB.1和XBB.1.5的高水平中和抗体,难以防止再感染。
专家预计,XBB.1.5将会在短时间内成为全世界的主要毒株,需要密切关注。
媒体报导称,8月首度被发现的XBB毒株,在短短数月内迅速传播变异,其分支XBB.1.5如今也成为美国主流毒株,超过总确诊数的40%。而XBB.1.5更因为拥有关键突变,号称是有史以来免疫力脱逃能力最强的变异毒株。但目前还未有研究与分析表明XBB.1.5的致病率更高或是更容易导致重症。
视乎每人自身抗体水平
据央视网消息,中国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医生指出,XBB致病性和之前的毒株差不多,但免疫逃脱力增加了,因此病毒传播速度可能比之前更快。
如果遇到这几种毒株,再次感染的概率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再次遇到的毒株与BA.5和BF.7有多少重叠,如果病毒一直变异,交叉保护作用降低了则可能造成感染;另一方面则是看人自身抗体水平。
关于新毒株再感染风险是否会增加,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目前XBB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和中国流行的BA.5有所差异,感染BA.5后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力水平下降,遇到免疫逃逸能力强的毒株,再感染的风险会增加。但是,再次感染主要会发生在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在短时间内再次感染风险比较小,而且感染后的症状通常比第一次轻微。”
深圳三院院长卢洪洲表示:“尽管感染新冠后,短时间内比如3到4个月内不会感染,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毒株流行或缩短二次感染安全窗口。因此,在欧美国家,一些免疫力较差的人可能一年内感染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