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30日讯)中共前总书记、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病逝,在台海两岸问题上,他态度强硬。根据台湾《联合报》报导,2000年陈水扁接任台湾总统后,对两岸关系已不再期待的江泽民,曾私下向解放军将领强硬表态:“如果我们要采取军事行动,宜早不宜迟。”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一书中,揭露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幕后态度,他在内部讲话曾以“奴性十足的美国崇拜者”形容部分台湾政治人物,厌恶之感表露无遗。
《联合报》指出,要谈江泽民时期的两岸关系发展,不能不提台湾前总统李登辉,那段期间是江泽民和李登辉两人政治谋略的较量,两岸关系也从春暖花开降至冰点。
“江八点”(对台8项主张)、“文攻武吓”、“统一时间表”这3个关键词,既概括江泽民主政期的对台政策,也描绘当年两岸关系的跌宕起伏。从1995年的江八点到1998年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江泽民对两岸关系从温和到强硬的巨大转变,或许与受挫于与李登辉的较量有关。
曾说自己不是好战之人
1990年代初期,两岸经由密使接触,先后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作为互动的白手套,促成1993年时任海基会董事长的辜振甫与时任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的历史性“辜汪会谈”。两岸密使的沟通,最终目的是减少两岸当局误判,而江泽民与李登辉的灵活操作,也对各自巩固执政地位,发挥政治效益。
1995年李登辉的美国行,引爆台海导弹危机,北京也不再信任李登辉。当时江泽民对台采取武吓,既愤怒于美国的毁诺,更要面对来自军方的压力。据说,江泽民一度每天收到800封来自解放军官兵的抗议信件。当年7月,解放军向基隆外海试射导弹,两岸剑拔弩张;1996年台湾总统大选时,解放军又向基隆和高雄外海试射导弹,台海战云密布。
虽然1998年10月江泽民在北京与到访的辜振甫见面时,曾说“自己不是好战的人”,但对台动武一直是他的选项之一。外界多认为,1998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是江泽民决意对台强硬的原因。事实上,早在两国论推出前,江泽民对“解决台湾问题”就有急迫感。
根据江泽民文选记载,1998年6月他与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会谈时谈到两岸关系。江泽民当时称:“台湾问题马上解决有困难,但不解决是不行的,早解决比晚解决好。”他后来更提出,“台湾问题不可能一直拖下去,要有一个时间表”。于是,“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2002年中共十六大时载入政治报告,进入中共党的正式文件。
“本是同根生为何搞台独”
2000年台湾总统大选前夕,江泽民被台湾记者问到,与台湾开战是否算一种“煮豆燃豆萁”的行为?江泽民首先完整背诵整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接著他说:“如果因为有些人推进台湾独立,而导致兄弟相残,那是他们自找的,我们本是同根生,来自一个中国,为甚么要搞台独呢?”
两岸在江泽民与李登辉主政时期曾峰回路转,但没有柳暗花明,台海也没有风平浪静,几度出现危机。10多年间的交锋,仍影响现今的两岸互动,包含扮演半官方的白手套海基会和海协会与“九二共识”,成为两岸的政治遗产;不过,遗留下的“一个中国”与“台独”的对立情结仍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