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巴萨14日讯)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一下午5时30分,在印尼巴厘岛面对面会晤,这是拜登上任以来首次和习近平见面,在两人见面前,中美关系已降至谷底。学者分析,这场会晤有助中美关系稳定;但若美方对中国战略仍是“零和”,恐难发展多边合作。
台湾中央社报导,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长邵育群表示,这场会晤将是拜登任职美国总统以来首次和习近平碰面,在中美关系较为艰困情况下,这场会晤有助于稳定双边关系不再恶化,尤其美国中期选举结果,也让拜登在谈中美议题上可以处在“较有信心”的位置。
邵育群认为,美方对中国战略抱持“零和”态度,这一直是双方关系未能和缓的原因。
她表示,美方持续强调“竞争”,要与中国竞争地缘政治影响力、关键技术发展等,这是美方建构在单一全球霸权下的想法,这样的态度影响双边合作,也难谈发展多边主义,在公共卫生、粮食、能源、气候变迁、俄乌冲突等全球问题上,陷入难以合作的困境。
“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已经空洞化发展”,关于台湾议题,邵育群认为,拜登数次提到台湾若被入侵,美方将保卫台湾等论调,往往后续团队又会跳出来说“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不支持台独”,这些讯息对于中方来说“很混乱”。
她指出,加上华盛顿有心人士持续“炒作”俄乌冲突,将台湾比拟为第2个乌克兰,执意售台军火、加强军事交流等,“这是很不负责任的,把两岸关系推向危险边缘”。
邵育群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美方不应该干涉,这就是中方的红线”,反干涉、反分裂,这也是中共二十大报告著重的内容。
邵育群表示,这场会晤至少传递了一个讯息,也就是中美双方都不愿意看到军事冲突,亚太国家需要的是区域稳定,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执意访台,为区域带来威胁,这非周边国家乐见;习拜会将展现两个大国有否能力稳定双方关系。
美国之音报导,到目前为止,拜登与习近平总共进行包括视频会议在内的5次通话,分别是2021年2月10日、9月9日和11月15日以及2022年3月18日和7月28日。
尽管中美两国在贸易、台湾、人权、晶片管制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而且美国把中国视为其首要的战略竞争对手,但拜登政府一直强调双方必须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的重要性,负责任地管控这个世界上关系最为重大的双边关系。
把最关切问题摆在桌面上
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及东亚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金沛雅在一个研讨会上表示,她预期这两位领导人会利用这次会晤把他们最关切的问题摆在桌面上。
金沛雅期望,在两位领导人会面后,双方至少能够恢复某些领域的工作级别的对话。
她说:“我个人会把这次会晤算作是成功的,如果两位领导人能够示意,愿意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恢复工作级别的讨论,而不仅仅是发泄对对方的诸多不满。”
这位研究中美关系的专家提到的领域包括重启在佩洛西访台后,被北京暂停的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官方交流,或者是提升有关防扩散问题的讨论,特别是解决另一个关键的热点问题,即朝鲜不断扩大其核武器和导弹计划可能引发冲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