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9日讯)《中国疾控中心周报》(CDC Weekly)周一发布重庆猴痘病例详情,患者为29岁中国销售员,病毒与德国病毒高度同源,本月2日在柏林出现男男性行为。
据中国媒体报导,发布指,29岁的中国籍销售人员于9月2日至8日访问德国,9月2日在柏林出现男男性行为。他随后前往西班牙,并于9月14日返回重庆。
该男子曾出现喉咙干燥发痒,9月9日发烧,右脚踝出现红色皮疹和脓疱。9月11日,他前往一家私人诊所,服用消炎药。9月14日,他被隔离在重庆新冠肺炎隔离点。他自述出现猴痘样临床表现,随后被重庆市疾控中心确定为猴痘疑似病例。
经过检测,上述病例中的猴痘病毒 (China-CQ202209)属于西非系B.1支,与6月21日采集的德国病毒高度同源。这些结果确认了该病例是中国首宗输入性猴痘病例。
据报,目前,在中非和西非以外的多个非流行国家发现了许多猴痘病例,并且频繁发生人传人。特别是在男男性行为者中,出现了类似梅毒和其他性传播感染的新临床症状。世界卫生组织(WHO)已于7月23日宣布猴痘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吴尊友:将来可能有漏网病例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指,猴痘的潜伏期为5-21天,多数为6-13天。新冠疫情防控的入境“7+3”隔离措施,可以拦截住大部分境外输入的猴痘病例,但潜伏期超过7天的病例,就有可能流入社会。
吴尊友通过分析既往传染病的传染规律认为,考虑到西太平洋区域目前仅有澳洲、新加坡、纽西兰3个国家的猴痘病例达到5宗以上,在重庆报告首宗猴痘病例之外存在漏网病例的可能性非常小。
他强调,虽然目前可能没有漏网的,但不代表将来没有漏网的。因此,加强社会层面的猴痘疫情监测和预防工作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是“有限的密切接触传染”
上周六,吴尊友在微博提出,为了防控猴痘,建议“不要同外国人发生肌肤直接接触”、“不要同近期(三周内)从境外回国的人发生肌肤接触”、“不要同陌生人发生肌肤接触”。
不过,多位资深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般的皮肤接触感染猴痘的风险很低,尤其是当接触到的感染者没有症状的时候。
一位传染病专家说:“猴痘通过皮肤接触传播,主要是由于皮疹处体液的病毒含量高,一般的身体自然接触传染率非常低,猴痘目前主要是有限的密切接触传染。”
据世卫消息,截至9月5日,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猴痘病例52996宗,死亡18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