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7日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USC)传出将重组并入图书馆。学术界除担心中心的珍贵史料难以保存,更担忧《港区国安法》阴影下的寒蝉效应,将使学术自由受限。
台湾中央社引述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报导,中文大学表示,这是为了“提升中国研究服务中心现有服务,将其收藏的资料更广泛地提供予本地和国际学者使用。”决定将中国研究服务中心现存馆藏“作为一个命名馆藏,整合至中大图书馆中”。
中心将与图书馆和中大的中国文化研究所合并。中大还指,大学将会将馆藏数码化,并以专业技术保存原始及珍贵历史资料。相关工作将由图书馆和中国文化研究所支援,纪录片放映和研讨会也将由这两个机构支援。
一些学者担忧,这将导致该中心丧失其独特魅力和优势,对于研究中国的学者是一大损失。该中心首名主任、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科恩指,该中心在过去30多年里,一直是香港中文大学“王冠上的一颗宝石”,而新举措意味著该中心面临“可悲的消亡命运”。
目前尚不清楚重组后的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将以何种方式储存珍贵文献,是否允许借阅一些具有政治敏感性的资料等,都还没有确切讯息。该中心主任赵志裕和李磊也没有及时回应。
中国研究领域的“麦加”
香港中大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成立于1963年,原名“大学服务中心”,由研究中国大陆的西方学者成立,于1988年并入香港中文大学。中心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当代中国的资料,有相对完整的地方公报、统计年鉴、期刊和官方出版物,因此还被称为中国研究领域的“麦加”。
报导说,该中心收藏的范围以1949年后中国的国情、民情为主,比如从1949到1976中国政治运动的资料,包括大量有关土改、反右、大饥荒、文革、上山下乡等史料和著作。与党史、地方史有关的资料从民国中期开始,地域覆盖省、市,甚至县级。
《港区国安法》6月30日生效后,香港学术界充满不安氛围,担忧研究自由受到限制。香港中央图书馆曾因“将复检某些书籍的内容是否违法”,而下架反对派著作,令不少人担心寒蝉效应到来。不过,中大在回应质疑时,否认整并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是受外部压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