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杜绝不文明行为,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近日推出“苏城文明码”,通过“一人一码”构筑文明积分信息识别体系。
据通报,“苏城文明码”目前主要分为“文明交通指数”和“文明志愿指数”2部分。
其中,“交通文明指数”适用于18岁或以上的市民,基本分是1000分,上限也是1000分。该指数与个人交通违法行为处罚记录、交通志愿执勤活动等关联,例如驾车冲红灯扣50分,酒后驾驶扣100分等,加分则可透过参加交通志愿活动产生。交通文明指数的计分周期为1年,周期届满后重新计分。
至于“文明志愿指数”与志愿服务相关,市民可在线报名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每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将按照赋分规则获得文明志愿指数积分。
官方强调,文明码是志愿注册,并非强制使用,可作为警示和惩戒综合文明指数低于下限人员,以及外来人口积分入户志愿服务的电子凭证。
另据官方介绍,文明积分等级高的市民将会享受工作、生活、就业、学习、娱乐的优先和便利。
“文明码”推出后引起舆论热议,有人认为可约束不文明行为,也有人担忧“文明码”使道德文明变成形式主义。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赵鹏对“苏城文明码”持审慎态度。他认为,社会治理依赖于法律规范和社会规范。其中社会规范涉及道德规范、伦理规范等。因执法资源有限、对某些违法行为处罚不够等因素,政府想使用其他方法治理是可理解,但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
他认为,如不文明行为同时是违法行为,市民受罚后再受到其他限制,可能出现过度惩罚的情况。
另外,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吴沈括则认为,政府可以将“文明码”作为奖励依据,但不宜作为惩戒依据,更不能将公民的就业、社保、就医等基本权利纳入惩戒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