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3日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5月以来发表的一系列谈话中,提出了“内循环”的新战略。而明年就是“十四五”(第14个5年计划,2021至2025年)开启之年,美国媒体指,“内循环”势将纳入新一个5年规划,预计由副总理刘鹤领衔推动,具体措施将于今年10月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敲定。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内循环”全称“国内大循环”,首次出现在公开报导中是今年5月。彼时中国刚刚从疫情中缓过气,经济逐步开始复苏,但外部环境从政治到经济都开始全面恶化。
5月23日,中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出席政协的一次会议时称,“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6月,习近平和刘鹤分别在2次会议上重复了这一表述。
当时,舆论还未形成对“内循环”的讨论。直到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以及7月30日的中共政治局会议上,都出现这一表述。中共政治局会议不仅是中国下半年经济政策的风向标,还为五中全会制定“十四五”规划铺路。
让消费者发挥更大作用
《华尔街日报》周三在题为〈习近平推动中国经济加快“内循环”转型〉的报导中,指习近平提出“内循环”的新战略,将国内消费、市场和企业,作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内循环”概念的细节还不明确,但让中国消费者发挥更大作用的观点,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
报导引述中国官员表示,“内循环”政策将在今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敲定;与会的大约370名中共高层官员,届时将讨论始于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
中国官员又透露,作为副总理的刘鹤,将牵头落实习近平新模式;刘鹤是习近平在经济政策上的关键人物,也是中美贸易谈判的中方首席代表。
《华尔街日报》分析指,尽管决策层近期推出了一些提振消费,扶助国内企业的措施,为推动内循环作铺塾,但措施还远远不够。
刘鹤须应对3项关键挑战
根据《华尔街日报》这篇报导整理,中国推动内循环经济,刘鹤至少要应对3项关键的挑战。
首先是对国内民营企业的扶助不足。对此,官方已提出措施,帮助民营企业获得更多贷款。刘鹤还要求各级政府查清关键薄弱点,也就是一旦成为美国的制裁目标,哪些企业和行业可能面临崩溃的危险,尽量让他们获得更多政府研发资金支持。
第二是如何理顺国有企业挤压民营企业的矛盾。尽管国家部门加强支援民营经济,但参与政策制定的中国官员表示,领导层要求把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的策略没变。
报导特别指出,在疫情导致经济几乎停滞后,中国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成长。决策者们采用了增加大型基础设施投资的老办法,加上中国政府希望缔造更多全国性的领军企业与美国竞争,因此对强化国有部门的重视程度不降反升。
最后是中国民间消费能力可能不足。报导表示,内循环政策的实施,关键是鼓励中国消费者购买更多国货,但中国民众目前的收入水平仍低于先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