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健康码已在中国数百个城市应用,涵盖地铁、社区、办公室、医疗保险支付、商场超市、机场车站等多个生活场域,并持续扩大应用范围。不过,此系统却存在争议。
中国《法制日报》报导,健康码作为一种新型的数码化防疫措施,本应在复工、出行场景给人们创造便利,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顺利。
由于各地健康码自成系统,如北京叫健康宝、上海叫随申码,造成了一些健康码只在本地有效,一旦跨地区就不灵,有些地方要求外省绿码人员,仍须实施14天居家或集中隔离,给已经可以正常出行、复工的人员带来很大的困扰。
最新个案就是3月27日,湖北省民众经九江大桥要进入江西省,却因管制差异先引爆两省省界警察冲突,继而湖北省民众过桥包围江西警方;背后主因即是,湖北与江西的健康码能否互相承认。
因此关于健康码互通互认和建立全国统一健康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而围绕健康码能否互通的问题是各地的风险程度、资料的共用、防疫措施等内容。
目前,长三角的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实现了互通,山东省表示要加快开展“电子健康通行码”省际互认,首批互认省份为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上海、浙江、安徽、河南、广东、重庆、四川、贵州、青海、新疆等14个省(区、市),为目前全国最大规模互认。
另外,健康码也会出现误判的案例,而它的运算机制至今并没详细公开过,各地依据的评判维度是否一致也无从得知。
有媒体报导,3月29日,一名持有湖北健康码且显示绿码的民众返回甘肃后,理论上应属健康状态,却在当日确诊染疫。
据支付宝健康码团队指出,健康码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演算法及规则由各级政府来制定。
而杭州市委副书记张仲灿在接受央视《新闻1+1》 采访时,暂时给出了一个官方解释,他提及演算法涉及的三个维度:一是空间维度,根据疫情风险程度,杭州市的大数据公司按照有关数据已经可以精确到乡镇(街道);第二个是时间维度,即去过疫区的次数以及时间的长短;第三个则是人际关系维度,即与密切接人员接触状态。这些维度量化赋分,最终生成相应的三色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