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1日讯)“炒鞋热”风靡中国,今年尤甚,“大学生炒鞋年入50万”、“炒鞋赚首付”等传奇故事层出不穷。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近日发布金融简报,称这些炒卖平台犹如不定时炸弹,需防范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
综合媒体报导,“炒鞋”成为中国社会近来兴起的投资方式,一双鞋子往往会经过多轮买卖,层层溢价,日前一款发售价格为1899元人民币(约1131令吉)的名牌球鞋,在限量球鞋买卖平台上达到万元,更一度超过2万元人民币(约1万1900令吉)。还有炒鞋玩家顺势开发手机应用程式app,开设起“交易所”,鞋子可当作股票来低买高卖,整个交易过程中并不需要现货,转让鞋子所有权就可以轻松实现盈利。
人民银行日前发布《警惕“炒鞋”热潮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称,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杠杆资金入场还会助长金融风险,各义务机构应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此类风险。
简报说,目前中国已经有超过10个炒鞋平台,且如同股票有大量参与者和交易量,而且价格波动剧烈,炒鞋行业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值得警惕。
简报指出,炒鞋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交易呈现证券化趋势,而部份第3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杠杆资金入场助长金融风险。
人行也警示,炒鞋操作黑箱化,一旦平台负责人跑路,容易引发群体事件。
据了解,今年全球二手球鞋市场规模已达60亿美元(约248亿3600万令吉),中国二手球鞋转售市场规模超过10亿美元(约41亿3900万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