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3日讯)中国共青团最近发起青年志愿项目,今后3年内计划组织千万青年学子下乡普及科技、传播文明。这一举措钩起人们对文革的记忆,引发新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联想,在海内外掀起舆论风波。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中国共青团中央3月27日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的意见》,其中包括计划在2022年前,争取组织千万大中专学生以志愿者形式下乡参与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建设。这被称为“三下乡”。
这条消息经《新京报》、《环球时报》等纸媒披露、若干网媒跟进报导后,中国网民狐疑:难道又要发动上山下乡运动?法新社关于此事的报导,在中国境外被广泛转载。
媒体的关注焦点,大部分集中在对文革记忆和历史是否又将重演的狐疑,“志愿者”和“毛式风格”出现在不少媒体的标题中。
1966年开始的10年文革,期间1600多万城市中学生到下乡落户,成了农牧民,其中包括1969年16岁下乡,在陕西农村呆了7年的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
共青团出面释疑
外界的舆论风波,促使中共共青团中央发微博澄清,解释“三下乡”特指大中专学生志愿者,利用暑假到农村参加文化科技卫生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是3年1000万人次,不同于媒体所说的1000万青年。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不是新闻,历史比文革还要久远。从1940、195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学校效仿前苏联,组织高中生或大学生到农村或学农基地,参加农村的社会生产、服务和调查活动,时间从一周到数月不等。
全国范围大规模、有组织的知青插队落户,上山下乡运动始于1968年。当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过去30年一直存在
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参加扶贫、到乡村学校当老师、在基层当干部,这类城乡之间人员流通过去30多年一直存在。
最近几年中国绿色农业兴起,又有一些有钱有技术的城里人,到农村承包土地、山林、养殖场或鱼塘,作为自己的绿色农业基地,“新农村”的含义中还纳入了以民俗文化旅游为目的农村经济。
这些都有城市知识青年的参与,“回归乡野”甚至成为一些浪漫青年追求诗和远方的具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