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6日讯)中国微信“老赖地图”测试版应用软件,上周在中国河北省测试。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表示,这旨在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社会诚信格局。但这种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老赖”信息的做法,也受到一些批评,担心公民隐私权利受到侵犯。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版报导,中国当局正在测试一种新应用软件,让手机用户能够核查身边人的社会信用。这是中国运用科技手段,对14亿公民实施社会信用体系的最新努力。
据《中国日报》报导,河北高院研发的微信程式“老赖地图”14日正式启用。该地图可以扫瞄出定位点方圆500公尺内“老赖”的相关资讯,使用者也可自行输入位置,来查询周边老赖。同时,还可通过姓名、身份证或企业、机构代码来精确搜索。
朋友圈曝光老赖
只要点击地图上一个人的标记,应用程序就会显示那个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部分地址,以及失信内容,并可分享相关资讯,例如在朋友圈曝光“老赖”。
河北高院表示,开通“老赖地图”旨在惩戒失信被执行人,让公众能够查询身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有利于监督、举报,进一步压缩“老赖”生存空间,让他们主动履行法律义务。
按照中国法律,所谓失信被执行人是“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即是经过中国法院认证欠钱不还的人,俗称“老赖”。这些人不能购买不动产,在乘飞机和火车时不能坐二等以上舱位,他们还被禁止入住星级酒店,甚至不能旅游度假。
无钱还债受羞辱
这种做法受到《北京青年报》文章的赞誉,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老赖”进行精准曝光的创新举措。但也有人担心公民隐私权利受到侵犯。澳洲墨尔本大学亚洲研究所的讲师迪莉娅·林(译音)说,那些因为贫穷不能还债的,这回受到这种监控和公共羞辱。
中国从2011年开始发展社会信用体系,给个人、公司和有关当局机构打分,区分可信者和失信者。打分评级被用来决定失信者,是否能够使用诸如贷款和交通等具体的服务。
中国省市地方政府正在推行数十项试点社会信用系统。但设在在纽约的人权观察组织,却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大规模监控计划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