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1日讯)台湾的“去中国化”政策,似推到“华侨”的定义上。台湾侨务委员会日前公布,已将相关行政规定中的“华侨”,一律修正为“侨民”。侨委会委员长吴新兴解释,这是希望以中性字眼,包容不同的自我定位。
台湾《苹果日报》报导,吴新兴周一到立法院国防及外交委员会接受质询。蓝委江启臣提问,为何侨委会要将“华侨”一词,一律修正为“侨民”?
吴新兴回应,侨界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有的人说自己不是“华侨”,是“台侨”,印尼侨胞说自己是“华族”,马来西亚学生说自己不是“侨生”,是“华生”,各种名称很多,侨委会就找一个最大公约数,用《宪法》第141条的用语,统称为“侨民”,但侨委会绝对尊重其他侨民的自我定位。
吴新兴表示,海外侨情复杂,侨务工作最难的地方就是无论怎么改,都有人会不满意。江启臣指出,最怕的就是没有解决现在的问题,反而开辟一个新的问题,有人就会说这样的作法在排华,希望侨委会深思。
蓝委李彦秀质疑,《宪法》第91条也有用到“华侨团体”,这就是各自表述,在许多侨胞眼中这就是政治操作,或是族群对立的作法。吴新兴表示,绝对没有政治操作,侨委会跟传统侨社相处时,也用华侨来称呼。
李彦秀认为,大家一致的目的应该是希望更多旅居国外的华侨,都能对“中华民国”这四个字有更多的认同感,但现在名称改变,让许多第一代的海外华侨跟我们关系越来越远,甚至断了跟台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