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4日讯)中国语言学家、曾主导建立汉语拼音系统的周有光,周六清晨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111岁(部分媒体以虚岁计,写为112岁)
中央社报导,对于这一消息,后浪出版公司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皆予以确认。精通汉、英、法、日四种语言的周有光,50岁时“半路出家”,参与拟定汉语拼音方案,让他获得“汉语拼音之父”美誉。周有光退休后仍继续在家中做研究。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祖籍宜兴。他的一生可分几个阶段。他早年大学毕业后便留学日本,一直专攻经济领域,50岁以前是银行家;直至年近50岁时才“半途出家”转攻语言,多年来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字学及文化学领域,发表著作30多部;85岁以后,是思想家。
在抗日战争期间,周有光曾在国民政府经济部农本局任重庆办事处副主任,主管四川省合作金库。
拼音根基沿用至今
中新网先前报导,周有光1955年从上海去北京参与文字改革会议,结束后就决定留在北京,改行语文。由于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周有光被不少人尊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其中,周有光参与制订的《中文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更是奠定了汉语拼音的根基,被沿用至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曾高度赞扬周有光,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理论的奠基人。”
周有光周五才在北京家中庆祝生日。他在2013年周有光曾在纪念自己诞辰座谈会上,通过视频向大家问好。他还幽默地说:“上帝太忙,把我忘掉了。”
周有光在1989年退休后,继续在家中研究和写作,百岁后他先后出版《百岁新稿》、《朝闻道集》等数部新作。根据两年前的专访,周有光还会每天上网了解社会热事,与时俱进。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就指出,如今虽进入到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周有光在汉语拼音上的贡献并不落伍,反而在这个起点上才刚刚开始。
“从语言上来说,如果没有拼音,汉语就很难进入这个时代。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周老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重要的贡献,可能在未来世界,会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