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0日讯)中国周六起在内地9个省市试行新政“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此制度把在内地工作的外国人,从“高端人才”至“低技术人员”分成A、B、C三类人;新制度引起在华工作的外国人热议,对此大表反感。
以往外国人(不包含港澳台)可循获得“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以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两种途径前往内地长期居留工作。而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近日公布,为了简化管理制度,将把两种许可统一整合成“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
当局自周六起,在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广东等至少9个省市启动新制度试点工作,并将在下年4月1日起正式在全国推行。
新制下最让各界关注的,却是对外国人实施的新分级制。A类为“高端”专业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B类为中国短缺的“一般”专业技术、管理人员,C类从事临时性、季节性、非技术性或服务性工作的“低端”人士。
限引入低技术人员
国家外国专家局表示,该制度旨在通过“鼓励高端、控制一般、限制低端”原则,对赴华工作的外国人实行分类管理。该制度并设立一套包含工资、教育水平、汉语水平和年龄等标准的评分机制,惟目前仍无进一步公布分类评分细节。
而列入A类人士获特设“绿色通道”,申请工作许可、办理签证入境前,无需提交纸质材料核验、无犯罪记录申报采用“口头承诺制”等。
有美国传媒指,制度如同“分三六九等”,不少在华外国人都感到不安和反感。
美国《纽约时报》引述北京一名人力资源公司顾问估计,外国人在华担任老师或多被划分为“B类”。
对此,正在北京一家幼儿园任教的美国人詹姆斯表示:“一开始我对被归为B类非常反感”,更把感觉形容成“我只是一名B类外国员工。”
另一名不愿具名、目前在北京一间大学担任英文老师的美国人则向香港《苹果日报》表示:“我在这里教了10年书,仍只被分类成用来填补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