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5日讯)1996年7月5日,全球首只复制羊“多莉”(Dolly)诞生,在过去20年间,复制动物作食用已趋普及,中美两国更站在领先地位,但有关争议至今仍挥之不去。
多莉诞生后,一些论者曾憧憬或可复制人类,以便为人类提供后备器官移植。迈阿密大学生物伦理和卫生政策研究所的教授伊萨西说:“当年就似灵光一闪般,我们以为终将能理解更多疾病的机制,或治疗不育。惟这一切最终没有发生。”
伊萨西指出,否决复制人已是科学界的“普世价值”。对以道德立场看此技术的人而言,复制生物无异于繁殖生命,忧虑科学家会抵挡不住成为“造物主”的诱惑,他们会不断尝试复制生命,直至出现严重后果为止。
纾缓食物供应紧张
除了道德问题,复制技术的安全性亦惹关注,从过去案例可见复制胚胎的死亡率极高,多莉羊便是在227个胚胎中唯一的存活者;不少复制动物成长后都出现若干程度健康问题,例如多莉就只活了6年多,便因肺癌及关节炎死亡。有科学家推测因复制技术缺陷,致多莉的染色体端粒过短所造成。
动物复制技术虽未成熟,但已为医学发展带来启示。医学界目前主要有两种干细胞研究,包括在一般细胞中植入特定基因,使之具有胚胎干细胞功能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技术;另一种则是线粒体基因转移技术,把父母基因植入健康的卵子,避免下一代遗传母亲的疾病。
乔治亚理工学院生物伦理学家莱文认为,最终不会有复制人的出现,而复制技术的最大影响,是让科学家研究用动物制造人类器官及组织,或是不会被人体排斥的生物药品。
另外,复制动物并能纾缓食物供应紧张的问题。2008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认为透过复制牛、猪及羊得来的食物,同样可安全食用,又指无需为复制动物的肉类或奶类作标签。
中国复制牛10万头
不过对业界来说,基于复制技术困难及成本高昂,加上成功率低,故他们都不会选择大量生产复制动物,只集中复制基因出众的品种,目前美国公司每年便复制数百只甚至数千只动物。
中国是复制动物市场上领先的国家。基因研究公司博雅集团便于中国天津设厂,期望今年制造出10万只复制牛,到2020年更将目标增至100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