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5日讯)香港近期接连有学生自杀,教育局成立专责委员会,分析学生自杀成因。周一晚起网上流传一份“不自杀契约”,称是教育局的预防学生自杀的措施,在网上惹起争议。
香港媒体报导,网上流传一份出自香港教育局文件的“不自杀契约”,内容为“我,承诺由_____至_____期间不会伤害自己或自杀。”不过,翻查资料有关文件出自教育局2011年出版的《学校处理学生自杀问题电子书》。
报导指,有关电子书是向学校提供用以辅导,版本于去年10月更新,提及不少解决危机方法。而载于附录18的“不自杀契约”要求学生填上姓名,承诺在某段期间不会伤害自己或自杀,并表示当感到自己会伤害自己时,会立即致电999或撒玛利亚会求助。学生亦需提供属倾谈对象的亲友联络电话,并由学生列出减轻焦虑的方法如与宠物玩耍、看电影等。另要求学生本人、其家长及见证人在契约上签署。
抨“官僚作风”
有网民质疑契约的效果,又指政府“官僚作风”,想推卸责任。香港心理卫生会总主任余健新和临床心理学家叶妙妍周二接受访问指,社工和心理学家确会以“立约”处理有高自杀风险的个案,让受助者自杀前记起自己承诺过的事,增加求助机会。
余指,“立约”未必是一份文件,可以是口头承诺。内容大概是当受助人想结束生命时,会先致电社工。余健新指,自杀是一念之间,若在这一刻间,可找到人倾诉就有转机,因此契约的目的是希望自杀者伤害自己前打一通电话,让跟进的心理学家、社工可和他倾谈,知悉他的位置,或通知家人。
叶妙妍指,契约只是辅导过程其中一个工具,不会单独使用。在使用契约前也要有深入的评估,会以个案有没有抑郁、失眠的情况、出现自杀念头的频密程度等等,评估其自杀的风险。而契约也只是与受助者个别使用,不是放在网上让人随意下载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