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16日讯)位于瑞士世界气象组织周一发布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最新简报表示,太平洋赤道海域的大气与海洋正处于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水准。绝大多数气象模型预测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将继续变暖,并有可能在未来数月达到强厄尔尼诺水准。
据简报称,截至5月尾,太平洋中东部赤道海域水温在高于平均值1摄氏度至1.5摄氏度间浮动,表明目前厄尔尼诺处于中等强度。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在2014年年末就已达到厄尔尼诺水准,但厄尔尼诺的多个大气特征直到今年年初才变得显著。
目前,约三分之二的动态模型预测太平洋中东部赤道海洋表面温度将在8月至11月间高出平均值1.5摄氏度。不过,关于此次厄尔尼诺的峰值强度还不能判断。
该简报还说,从历史上看,成熟的厄尔尼诺事件可能不会快速消散,其影响将会在未来3个月至6个月内显著。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它往往会引起全球多个地区气候异常。它出现的周期并不规律,平均来说3年到5年发生一次,一般每次持续12个月左右。
对人类还很神秘
资料显示,在1982年和1997年为强厄尔尼诺年,加拉帕戈斯群岛海洋生物及土著鸟类数量锐减,秘鲁及厄瓜多尔洪水泛滥。1997年的强厄尔尼诺事件共造成全球约2万人死亡,经济损失400亿美元(逾1501亿令吉)。
另一方面,中国南方正遭遇强降雨侵袭,持续发展中的厄尔尼诺现象备受关注。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乔治.费兰德表示,厄尔尼诺对人类来说还很神秘,还不能预测其强弱和影响。
乔治·费兰德在青岛举行的热带海洋与气候国际研讨会上对记者说,厄尔尼诺状况及对气候的影响还在研究中,还有很多未解的谜团。科学研究有两方面目的,在厄尔尼诺研究上,现在只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但还不到能为人类带来福祉的阶段。
澳洲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首席科学家蔡文炬表示,从趋势上看,未来厄尔尼诺与拉尼诺极端事件可能会更频繁地发生。
除此之外,稻米供应过剩在一年多前导致米价暴跌,但随著厄尔尼诺现象的逼临,情势可能迅速逆转。
全球稻米库存如今已降到8年来最低水准,但现在出现2010年以来首见的干旱气候模式,正对菲律宾、印尼和印度的作物收成构成威胁。
芝加哥投资公司史科维尔说,如果季风带来的雨量不足,米价可能飙高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