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衣食难饱的日子,家中总盼著出现一两个胖子,以表示“家中有米”。随著健康意识抬头,我们不再以胖瘦作为是否“好命”的象征,而是健康的指标。

人怕出名猪怕肥,如今怕肥的又何止是猪。身材胖瘦代表的不仅是外型上的美观,也包含了体内是否健康。肥胖对人类而言是各种疾病的前兆,随著血压、血糖、血脂三高而来的便有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中风)、糖尿病,甚至是肾脏方面的疾病也有著间接的关系。因此“胖到要命”,绝对不是什么玩笑话,而是铁铮铮的事实。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自1980年至2014年,世界肥胖者人数增长了1倍以上。在2014年,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超过19亿人(39%)超重,男性38%,女性40%。超重者当中有逾6亿人(13%)肥胖,男性11%,女性15%。2013年,全球有4200万名5岁以下儿童超重或肥胖,以往肥胖和超重曾一度被视为高收入国家的问题,如今在中低收入国家,尤其是城市环境中呈上升的趋势,其中在发展中国家,儿童超过和肥胖的增长率高出发达国家的30%以上。

肥胖已是全球问题,全球如今有三成人口共21亿人肥胖或超重,且过去30年没一个国家能有效控制肥胖问题。加拿大CBC新闻曾报导:“医学期刊Lancet指出,187国肥胖率丝毫没下降,现在美国孩子平均体重重了5公斤,也就是11磅,比30年前还重,加拿大也是如此。”医疗专家指出,基本上到了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致死将达75%,“意味你不是死于传染病,我们因生活方式丧命,像是心脏病或中风之类的。”

肥胖让全球损失7.57兆令吉

在大马,肥胖问题同样严重。基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马来西亚肥胖人口过去20年来暴增,1996年比例是4.4%,10年后飙升至14%,到现在是18%,这意味著全马大约超过500万人超重或肥胖。我国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大马有14.9%和43%年龄超过30岁的国人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20.7%年龄超过18岁的成年人胆固醇过高。我国如今是亚洲最多超重和肥胖人口的国家,研究显示高达15%幼年和学龄前儿童可能超过或肥胖,小学儿童则有30%可能超过或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在大多数人口居住的国家,死于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大于死于体重不足的人数。但肥胖不只要人命,还会拖垮全球经济。台湾某新闻台做过一则相关报导,指肥胖或超重人口会让全球经济每年损失2兆美元(约7.57兆令吉),这个数字相当于全球2.8%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

肥胖是一种病?

不少人认为肥胖只是一种状态,最多是有损形象。但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肥胖被视为一种疾病。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首届全球肥胖大会,明确指出肥胖是一种疾病。随后于2000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也认定肥胖是一种疾病。而其他领域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对肥胖的认定,推出了一些有关肥胖的规定。

肥胖者其实营养不良

大部分人都以为肥胖者是营养过剩,其实不然。2016年全球营养报告指出,肥胖和饿荒共同使全球营养不良现象加剧。这项在129个国家进行的研究显示,全球每3人之中就有1人营养不良,而除了饥荒,有数以亿计的人是因为肥胖而营养不良,“他们血液内的糖分、盐分及胆固醇都太高。”该项研究的负责人指出,营养不良指的是没有摄取足够营养,“营养不良的后果可以是人变得太瘦或生长速度缓慢;也可以过重,或者血糖过高导致糖尿病。”

BMI及肥胖标准到底如何才属于肥胖?多重才算是超重呢?首先要懂得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MI=体重(kg)÷(身高×身高)(m2)最常用的肥胖标准是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97年制订,并于2000年发表,如下:

BMI大于35或40者为严重肥胖。BMI大于35并患有肥胖相关健康问题者,或是身体质量指数大于40-44.9公斤/平方公尺者为病态肥胖。

BMI大于45或50者为极度肥胖。

亚洲人在较低的BMI时就会开始出现健康问题,因此部分国家据此修正国内的肥胖定义。日本为大于25公kg/m2;中国则将BMI大于28kg/m2者定义为肥胖;台湾将肥胖定义为BMI大于27kg/m2。

纠正生活方式,终止肥胖

运动与体重控制

规律的运动是有效减重及维持体重的主要方法之一。研究显示,如果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或更多的时间,即使大多数不常从事运动的人,也能够在健康上得到显著的益处。

每周至少3次以上20至30分钟有氧运动,以及每周至少2次一些肌肉强化及伸展形式的运动。如果你有一阵子没有运动,一开始可以做一些耐力的运动,如走路、游泳等一些比较舒适的运动。以较慢的步调开始会使你身体比较不容易疲劳;一旦处在较佳的状态,可以逐渐增加耐力运动量。

中度运动包含一些日常生活常做的工作,如种花和一些家务事。有氧运动是除了中度运动之外一项很重要的运动,迅速地走路、慢跑、骑脚踏车、游泳、有氧舞蹈、网球运动、划船、溜冰或滑轮、滑雪及使用一些有氧设备如机械脚踏车等,都是有氧运动的例子。

改善饮食方式

要避免饮食过量,应先从改变进食习惯做起。减轻1公斤体重,要消去770大卡的热量,如果每天减少摄取500大卡热量,一星期就能减重0.5公斤。维持三餐定时定量,不要饿一两餐后在晚餐大吃大喝以免吃进太多食物;吃饭时先喝汤,先吃蔬菜,最后才吃肉类和饭;吃肉时记得去除皮和肥肉,少吃汉堡、肉丸、猪排或牛排等高热量食物;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只在餐桌上进餐、不边吃边聊天,不要贮存零食。

其他减肥法

市面上减肥方法琳琅满目,奇招百出。有人选择吃药减肥(兴奋剂、利尿剂、泻药成分)、有人选择动手术(局部抽脂、胃部切除法),也有人选择用三温暖等物理方式。减肥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健康,倘若为了达致减肥而使用不当方法危及健康,则是本末倒置了。

曾患病率 寿命减半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中,肥胖和超重的根本原因是摄入卡路里与消耗卡路里之间的能量不平衡。高脂的高能量食品摄入持续增加,使人们摄入过多的脂肪;越来越多的工作形式为久坐性质、交通方式的变化,以及城市化加剧,均造成缺乏身体活动现象增加。在少数的情况下,它也可能和遗传、生理及心理疾有关。然对大多数人来说,摄入过多热量并缺乏运动是发胖的主因。

肥胖所带来的后果不仅是外观问题,对健康的危害更大。据统计,40%的肥胖者,在被判定为肥胖者后,其存活寿命是正常体重者的一半。

《今日美国报》曾经刊登过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一个人若超出其标准体重15公斤以上,他的寿命将缩短7年左右。以此类推,若超重范围在5至15公斤,则可能减寿3年左右。

肥胖是罹患非传染性疾病的重大风险因素,它和许多疾病有关,如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脏病和中风)、糖尿病、肌肉骨骼疾患(特别是骨关节炎、痛风)、肺部疾病(如睡眠呼吸中止症)、脂肪肝、胆囊疾病(如胆结石)、胃食道逆流、不孕症等。另外,肥胖和某些癌症也有关联。和正常体重者相比,男性肥胖者罹患大肠直肠癌、前列腺癌死亡的风险较高;女性肥胖者则较易患上胆囊癌、乳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食道癌和肥胖也有著一定的关系。

儿童肥胖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儿童期的肥胖可能导致成年期肥胖、早逝和残疾。除了未来健康面临巨大危害,肥胖儿童亦易有呼吸困难的状况,骨折风险提高,且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征兆;胰岛素抵抗及心理影响。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南北大道上的分界护栏被撞毁。

南北大道货柜罗里翻覆 33岁摩哆骑士惨死一司机受困

阅读全文
一名女惯犯在新加坡游轮中心,被执法人员发现携带黄金首饰,被开出1935新元(约6445令吉)罚款。 (新加坡关税局提供)

入境狮城未申报应课税物品包括Labubu 1万3099旅客被开罚

阅读全文

恐怖电梯离奇11楼冲顶28楼 7岁童受困半小时多处骨折

阅读全文
遭殃及的本田思域轿车载有一家三口,夫妻二人受伤送院,一岁儿无恙。

南北大道货柜罗里翻覆夺命事故 轿车华裔司机及妻子受伤一岁儿无恙

阅读全文

传统油纸伞制作 机器无法模仿的手艺

阅读全文

1万3099人入境狮城未申报物品被罚 包括Labubu潮玩【东方头条】 2024-11-15

阅读全文

亲亲好口气

健康

花前月下,良辰美景,你俩相邻而坐,电流透过轻触的指尖在两人之间传递。你捉紧时机,转头朝她凑近,眼看就要浪漫地一吻定情…此...

阅读全文

护脊防病

健康

脊椎不仅是支撑人类身体的中央骨骼,它也是中枢神经的传导媒介。日前莅马开设脊椎健康讲座的台湾自然医疗养生专家陈进成博士认为...

阅读全文

尿里乾坤

健康

吃喝拉撒,是我们每天必做的自然生理需求与反应。大多人注重吃喝,懂得从食物中摄取对身体有益的养分,却鲜少人关心拉撒大小事。...

阅读全文

瑜伽调养身心

健康

瑜伽(Yoga)源于古印度文化,是一种通过提升意识使人体潜能充分发挥的体系,能改善我们生理、心理、情感和 精神层面,使身...

阅读全文

蛋白质有效降低升糖指数

健康

(新加坡6日讯)新加坡临床营养学研究中心研究显示,若适当搭配豆腐和肉类等含蛋白质的食物,或是饭前喝汤,能有效降低白米饭的...

阅读全文

干眼症年轻化

健康

空气污染引起肺部疾病甚至肺癌众所周知,但对眼睛有什么样的影响却不是很清楚。根据美国眼科学院发表的研究指出,与生活在空气低...

阅读全文

立下终烟志

健康

推行戒烟,谈何容易,这指的不仅是抽烟者本身烟瘾难耐的问题,也包含了整体大环境的营造及全民意识的宣导。大至国家法令,小至个...

阅读全文

体检找症结

健康

不做体检的人分为两种,一种因为不想浪费钱而能免则免,另一种说白了是怕体检报告测出了问题,采取消极的态度以为避之则吉。需知...

阅读全文

饰品过敏怎么办?

健康

说我们的身体任性,那是一点也没错。一旦对某种过敏源产生反应之后,便一辈子无法根除,避免接触过敏源是唯一途径。人体对外来物...

阅读全文

准妈妈日记

健康

当个好妈妈,从怀孕期开始。趁著这个歌颂母爱的月份,来理解为人母者孕期怀胎的种种状况,从中学习如何养胎调理,让自己安然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