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30日讯)著名武侠小说宗师、《明报》创办人、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的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镛),周二下午4时许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金庸创作了15部武侠巨著,华人读者遍及全球。
综合媒体报导,金庸1940年代后期移居香港, 曾经创作《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家传户晓的小说。金庸、梁羽生与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1955年查良镛以笔名“金庸”创作《书剑恩仇录》,开始打响名堂。查良镛1956和1957年在《香港商报》连载《碧血剑》和《射雕英雄传》。直至1972年创作《鹿鼎记》后封笔。
不单香港,其作品同样深受中国读者欢迎。不过其作品在中国流行起来,并非一帆风顺。后来因中共前领导人邓小平,金庸的作品才获开禁。
金庸小说曾被舆论视为洪水猛兽。因为“文革”时惯性思维的延续,许多老师认为这些以情爱与打斗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属毒草之流,不适合青少年阅读,甚至有老师把没收上来的武侠小说,统一在操场焚烧示众。
有学者曾撰文,金庸小说的流行代表著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对港台文化的接受。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一些海外知名人士纷纷接到邀请访问中国。1981年,时任《明报》社长的金庸接获邀。
创办香港明报
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金庸。这是邓小平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后会见的第一名香港同胞。会面之初,邓小平说:“欢迎查先生回来走走!你的小说我读过,我们已是老朋友了。”
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播放了邓小平会见金庸的消息。港澳及世界各地的多家媒体也报导这件事。
金庸回到香港后,立即给邓小平寄了一套《金庸小说全集》。一次,邓小平的女儿邓楠见到金庸,告诉他说:“爸爸很喜欢看你的小说,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看几页。”这次会面后不久,金庸小说在大陆“开禁”,掀起了潮流。
除了文学界,查良镛亦涉足传媒界多年,1947年大学毕业后先受聘于上海《大公报》,任国际新闻编辑。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急需翻译人员,查良镛被报馆调派来港,其后调任《新晚报》副刊编辑。
1959 年创办《明报》;1968年又创办主打娱乐、名人及时装的《明报周刊》。1969年《明报晚报》创刊。《明报》在1980年代急速发展,至1989年,当年65岁的查良镛宣布辞去社长一职。1993年查宣布辞任董事局主席,向他一手创办的《明报》正式告别。
陪伴童年武侠梦 网民哀悼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其作品不仅在中国港台,也同样深受大马读者的欢迎,网民们也一片哀悼声,在社交网站“洗版”其小说的经典诗句。
金庸的本命为查良镛,其逝世的消息传开后,无数网民均留言表示惋惜,从网民的留言,可感受到金庸的作品在大马的影响力,直呼金庸作品是“大家的童年”!
网民也感叹,金庸的离世,是一个时代的总结。
有网民在微博留言:“心中有金庸,到哪都是江湖”、“无金庸,不武侠”等,引起多人共鸣。
网民Ken’ Hoong表示:“谢谢你的伟作,带给了我从小无限想像的武侠世界,愿您在另一方,继续遨游江湖。”
网民Hur Ming Wong感叹:“世上再也难以找到大师如此出神入化的文笔了。感恩有您开拓了武侠世界,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请您一路走好。”
网民Adrian Chan表示,自己在中学时期,总是喜欢在上课期间,在桌下偷偷阅读金庸的著作,而金庸的作品,也同样是其父亲的童年,两人也因此有了共同的爱好和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