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3日讯)为有效消毒杀菌,以最佳情况防疫,含酒精免洗洁手液近乎售罄情况下,民众开始另辟蹊径,寻觅DIY自制洁手液方式,惟医生和药剂师均建议,制作原料需慎选,错的材料不能带来保护,反而是伤害。
社区药剂师陈泽铨表示,其个人不反对新型冠状肺炎(新冠肺炎)防疫关键时期,采取自制洁手液的举措,前提是制作方面原料选择需做足功课。
他说,酒精选择必须正确,否则不仅危险,人体本身也会产生副作用,酒精分为医疗用和工业用酒精,只有乙醇(ethanol)及异丙醇(Isopropyl alcohol)才是自制洁手液可使的基本原料。
“若错买工业用酒精,会对皮肤带来伤害,而芦荟尽量选市面上加工过的芦荟胶,因自行采割芦荟,处理不好也会引起过敏,因此欲自制洁手液的话,应事先请示药剂师或医生等专业人士,而非贸然看网上教学,再依样画葫芦制作。”
使用酒精自制洁手液时需当心,他举例,曾有案例是自制洁手液,过程中酒精溅射在衣服上而不自知,结果后来因烹饪过于靠近火源,最终导致起火燃烧,所以他奉劝使用含酒精洁手液,应远离火源,包括吸烟中的人士。
陈泽铨是于今日,接受《东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他透露,制作洁手液酒精纯度选择,可达90%左右,因间中除了芦荟胶,还会加入水等成分,主要是要稀释,并做出介于60至90%间酒精成分的洁手液。
勤洗手更有效
“市面上免洗洁手液,通常酒精成分会控制在70%左右。”
他更点破迷思,与其依赖免洗洁手液,实质勤洗手会来得更有效,因后者是透过水分,清洗并把表面细菌病毒带走,然而洁手液却不能100%把病毒杀死,而是变得不活跃(deactivated),待酒精挥发后,其实病毒仍依然存在。
他表示,洁手液等洗涤清洁用品,之所以会掀起扫购,主因是民众对新冠肺炎病毒不解,还有被牵著走的羊群心态,他呼吁民众保持冷静,疫情其实还在控制范围内。
他敦促,有限资源应留予有需要的人,如医疗领域人士的医生、护士,或是常接触人群的服务业,如银行职员和机场地勤等。
安全考量 不鼓励自制
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市面上含酒精免洗洁手液几乎一扫而空,网络上随即传出五花八门的自制方式(DIY),但基于安全考量,医疗和消防领域专人,却不鼓励采取这类自制方式生产洁手液。
雪州巴生区消拯局主任三苏马立夫表示,因为酒精属于易燃物,考虑到安全范围,含酒精的免洗洁手液(Hand Sanitizers)还是在市面上购得,远比民众在家自制来得安全。
他说,酒精使用不外乎远离高温,如使用时远离火源还有不可吸烟。他也劝导民众,含酒精物品,最好是不要放置在太阳下曝晒的车内,否则会有自燃的风险。
三苏马立夫是于今日,接受《东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或出现过敏反应
西医拿督黎广才说,作为一名医生,他同样不鼓励自制洁手液,其因包括洁手液自制使用成份,包括芦荟胶和酒精,其中不可避免会有些人士,可能会对芦荟、酒精,或其他添加物出现敏感反应的情况。
“过敏还只是其次,主因是自制洁手液未经正式临床试验、没有正式生产过程,更不含正确的成份比例,或存在迷思。”
他反问公众,为何使用洁手液,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杀菌消毒,不过自行调配的洁手液,或许不能达到一定程度的理想效果,反之有可能带来健康卫生方面的隐忧。
“不仅自制过程中,器皿消毒不全面的话,或许会被污染,且成份也不正确,又没做过试验;每一项商品推出,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研究开发(R&D),可不是民众在家随意调配就能制成的。”
“而且用不含实际作用的自制洁手液,却让使用者有了‘已消毒’、‘很安全’想法,这儿碰碰,那儿摸摸,还徒手进食,岂不是有可能沾染更多细菌病毒,起了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