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0日讯)郑英杰,30岁,出生在雪兰莪巴生,毕业于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广告系,如今是书法导师和大专学府的美术设计讲师,曾参与过大大小小的各种画展,一切成就的契机皆始于他小学二年级在绘画比赛中,获得前三甲并赢得了全免三个月的书法班,而开启了他挥舞墨水的日子。
郑英杰表示,父母在他小时候就是工作狂,几乎天天都在工作,甚至加班到深夜,又碍于他是家中独生子,担心疏于陪伴会让他失去和同龄孩子的社交能力,于是4岁时便把他送到了绘画班。
自此,郑英杰就开始征战各个儿童画比赛,战绩也相当显赫。尤其是在二年级的时候,因为勇夺了前三甲的名额,还赢取了全免三个月的书法班,使他接触到书法,学习到了12岁就遇见启蒙恩师郭温和,并一路追随至今。
出入平安最重要
“郭老师对我这一生影响甚远,包括我对文化的认知和人生的目标。还记得以前很热爱书法,但却总是懒惰提起笔练习,郭老师没有生气,反倒告诉我一个道理,‘既然你那么喜欢书法,为什么不常常练习呢?’,因为这句话,我到现在都坚持著,每天都要提起笔练习的习惯。”
虽有名师引路看似顺遂,可是郑英杰探索的书法之路依然受到了阻碍,那便是父亲当初的反对,认为艺术不能当正职、养家糊口。
“母亲的态度和父亲是完全相反的,她十分地支持我的决定。每当农历新年,她更坚持家里的客厅一定要贴满我的作品。后来近5年间,可以看见父亲在态度上的转变,默许母亲粘贴我的作品在客厅的行径,这便是父亲沉默的认可了。”
郑英杰也说,工作关系经常需要南征北讨地全国跑透透,哪怕是和父母同住,相聚的时间或许也不多,所以他坚持每逢农历新年的初一初二都必须留在家中陪伴家人。“而且我们一家人很常在外头奔走,‘出入平安’对我而言就相当重要,所以每年贴在大门的春联,横批我都会写上这四个字。”
绘画元素融入春联
写得一手好书法的郑英杰表示,每当农历新年脚步逼近的时候,就是特别繁忙的时候,除了要书写春联贩售、义卖或赠送亲友,甚至忙于出席大大小小的各种春联工坊等活动。
经过多年的观察,郑英杰认为传统的红底黑字春联依然是深受人们所接受的。然而随著时代的变迁,春联也随之跳出了“传统”的框架。
“除了红纸以外,学员曾提出过使用普通的白纸、米色的宣纸,或粉色和黄色的彩纸,而字迹也不再衹有黑色,学员勇于尝试其他颜色挥春,好比金色。”
郑英杰亦推崇把绘画元素融入春联里,就好像“年年有余”的最后一字则是画上一只锦鲤来取代,以及当年的生肖和财神等等,都是画在春联上的好素材。
另外,他也会配合需求,将充满农历新年气氛的句子,换成较为大众化的句子,任粘贴者可以将春联贴在墙上久一些,就算过了农历新年期间也不必急于撕下来。
至于挥春的技巧,郑英杰鼓励初学者们,练习临帖、时常读帖、多看名家作品,接下来是创作,最后是勇于在作品中把自己的特色展现出来。
而握毛笔的姿势更是大有学问,首先把食指和中指前端贴在笔身上部,接著以无名指的指甲部分轻顶笔身下方,最后让拇指轻轻的顶著笔的上部另一侧作为辅助固定,切记掌心要放松,不得握紧,犹如掌心抓著一颗看不见的乒乓球。
毛笔沾墨则必须沾得透彻,写出来的字才会浑圆饱满又漂亮,坐姿也要端正,放松颈肩和不要靠在椅背上,椅子仅坐满三分之二就好,上躯与桌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心态方面,郑英杰认为,首要的是放松心情,再者是要有信心,落笔和收笔时都要胆大心细。他也指出,一开始许多跃跃欲试学习书法的人士都是想要求让字体变得更工整完美,但那只是其次,学书法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们提升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