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6日讯)继面粉和食油5公斤陆续取消津贴后,饮食业大受打击,每瓶5公升桶装食油价格上涨至9令吉不等,造成饮食业的成本上涨约50%。
食油是各类食物的主要材料之一,而每日大量用油煮食的包括西餐、鸡饭、炒粿条和炸油条等。尤其是油炸类食物,都需要使用大量食油,而且在讲究健康的今天,不少良心业者已不再使用回锅油。
《东方日报》周二针对上述课题,询问小贩意见。受访者表示,每周大约需用2至3瓶5公升的食油煮食,而每瓶食油价格上涨约9令吉,而每周的成本上涨12至27令吉不等,每月则是48至98令吉。
炸油条档小贩李利成表示,炸油条每日需要用大量的食油炸,每周约需要2至3瓶的食油,一个月则大概需要10瓶。
蒜米每公斤10令吉
“以前买一瓶5公斤装的食油价格为13令吉35仙,现在涨至21令吉,涨幅高达8令吉,实在难以接受。”
“若每瓶食油涨价2令吉,小贩还勉强可以接受,但是涨幅那么高,再加上油炸鬼主要材料是面粉和食油,主要材料都变相涨价,让我们的负担更加沉重。”
李利成表示,虽然政府正在研究恢复1公斤装食油津贴,但现在都已经开始缺货,相信届时更加难买,对小贩的帮助也不大。
鸡饭档业者王秀莉表示,鸡饭大部分食材都需要用食油烹饪,导致成本上涨50%左右。
“我们每周大概需要用3瓶5公斤装食油,油饭、酱料和葱头仔都需要用大量食油烹制。”
“不但如此,食油取消津贴也带来连锁效应,就连蒜米也从每公斤6令吉提高至10令吉。让我们的成本‘节节上升’。”
她坦言,生意每日需要用到大量的油,其实也没办法转换购买有津贴的1公斤装食油。
批发商少放油 濑粉变硬
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导致餐饮业者和批发商都不敢起价,惟在面对薄利多销的困境下,有些批发商选择“偷工减料”。
面档业者罗秀和表示,虽然1公斤装食油仍保有津贴,但是品质却似乎不达标,每次一下锅不久就呈黑色,因此他从未打算购买1公斤装的津贴食油。“我向批发商购买的濑粉也是需要大量食油煮,虽然批发商没起价,但却为节省用油,导致濑粉因不够油水而变硬。”
“除了每月需额外花费至少18令吉购买食油外,需要用食油炸的伊面和面条都随之涨价,长期计算是个沉重的负担。”
炒粿条档业者陈秀金表示,她所购买的食油价格已从14令吉70仙上涨至24令吉,每瓶成本提高9令吉。“每周我们需要用2瓶食油,成本增加18令吉,一个月则是72令吉。但还有其他的食材也是陆续涨价。
“如今谣传煤气也传言将涨价,涨风不断,如果煤气真的起价,或许我们也将考虑调整价格,即从5令吉50仙调高至6令吉。”
另外,西餐档员工表示,该档口每个月需购买8瓶5公斤装食油。每日平均需使用至少1公斤油,而周末及周日则约需要3公斤,这只是普通煎炸鸡排和鱼排等。另外,每日也需要用至少3公斤的油,来炸薯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