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7日讯)国内有许多夕阳行业无法找到接班人,而这些行业所组成的业缘性组织,也因此面对会员人数锐减,没有新血加入,甚至可能关闭的窘境。
这些社团组织领导为免招牌“不保”,纷纷转型以吸引年轻人加入,期望成功扭转社团缺乏新血的局面。
过去,先贤从中国南来打拼,为凝聚力量以及照顾同乡、同业,都纷纷设立不同性质,包括血缘性、地缘性、业缘性等华社组织。
然而,随著时代的变迁,华团的功能也起变化,不能再只充当照顾同乡、同业的角色,否则就难以吸引年轻人加入。
裁缝业变专业化
雪隆缝业公会会长魏文春表示,公会确实在过去曾面对缺少新血的问题,但随著裁缝业转型,变成专业化,公会在10年前也迈向转型的步伐,现在公会甚至有参与一些国际的活动。
“若以全国裁缝公会而言,雪隆缝业公会可说是最为活跃,大约有300名会员。因为现在裁缝业已变成一门讲究技术、品质和手艺的行业,所以也能吸引年轻加入。”
“尤其在雪隆地区,‘手艺’是不会过时,所以还是有年轻人晋身这个行业,公会进而也能吸引年轻人加入。”
吉隆坡中马洋货布匹服装出入口商会会长廖进梁也说,商会在10年前也面对无法吸引年轻人加入到窘境,甚至会员人数一度只有40人。“我们在5年前开始转型,并鼓励参与服装、布匹行业的年轻人加入,包括办一些能够吸引年轻人的活动,现在公会会员已增至逾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