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日讯)受春节错位、高基数、猪肉价格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按年连续第2个月负增长;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则在需求改善和大宗商品涨势带动下,涨幅创27个月最高水平。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2月CPI按年下降0.2%,《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下降0.4%;2月工业PPI上涨1.7%,亦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1.5%,为2018年11月以来最高。
按月比较,2月CPI和PPI分别上涨0.6%和0.8%。2月CPI中的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2%,非食品价格按年下降0.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由上月下降0.3%转为持平。
分析员认为,整体符合预期的通胀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仍为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他们指出,中国需求延续复苏,以及疫苗接种扩大范围、天气转暖等有望带动更广泛经济活动恢复,预计伴随著高基数效应减弱,CPI将逐渐重回正轨,3月有可能转正,PPI也将延续改善。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员应习文指出,CPI基本符合预期,按年增速依然维持在通缩区间,主要原因是生猪出栏持续恢复,猪肉价格在节后回落拖累食品价格的涨幅,使今年春节环比涨幅不如去年,从而限制同比增速。
“此外,局部疫情下的就地过年政策导致机票等交通出行费用按年大幅下跌。去年2月恰逢疫情爆发,尽管从长期看拖累CPI,但短期引发的物资短缺、供应中断、应急储备需求增加推升了同期的CPI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