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光景非常好的那些年代,许多亚洲国家政府只需坚持“扩大出口”这条简单的经济策略,就能实现强劲的经济成长速度。
但如今,依靠出口来带动经济成长的招术不灵了,亚洲一边盼望全球贸易复苏,一边在努力调整原来的经济模式。
汇丰控股(HSBC)的经济学家范力民(Fred Neumann)指出,由于全球经济发生变化,包括美国消费者比10年前“节俭得多”,贸易反弹势头“将受到限制”。
今年亚洲对美国出口上升了,但范力民表示,这种增长目前更多地是由软件开发和页岩油钻探方面的投资驱动,而不是拉动进口的活动。
全球贸易谈判停滞不前,从世界工厂中国延伸出来的制造业供应链收缩,正在促使从曼谷到首尔的各地决策者们考虑新的经济成长模式,因为出口增长可能再也不会像2000年代那样快了。
“全球贸易模式已经改变,”泰国央行副总裁白彭(Paiboon Kittisrikangwan)上周对路透表示。他说,发达经济体磕磕绊绊的经济复苏令进口需求不如以往。
韩国企划财政部官员崔炅焕呼吁出口商进行“战略转变”,将目标瞄准中国消费者而不是工厂。印尼贸易部长戈贝尔(Rachmat Gobel)也表示,他会寻找机会增加对西方市场的商品出口。
出口回暖迟迟不见
今年迄今,从东南亚一直到日本的东亚经济体,以美元计算的出口额平均下降约5%。表现糟糕的品种包括印尼煤炭、马来西亚棕油、新加坡药品和韩国汽车。
“情况不容乐观,”汇丰的范力民表示,并提及出口订单和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持续疲弱的表现。“它们都预示出口不会升温。”
经济学家原本希望,出口疲弱能用农历春节和美国冬季恶劣天气等暂时性原因来解释。但Capital Economics的马丁(Dan Martin)表示,这些因素都解释不了为何数据依然疲弱,这些数据“让我们的忧虑更甚”。
不过其中一些疲势主要受累于美元汇率走强,因这降低了以本币计的获利。
不过令人愈发担心的是,此次恐怕并非又一次周期性放缓,后者结束后需求终将会反弹。亚洲出口商面临的是一些结构性问题,强劲增长的日子恐怕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推动全球经济爆发出一波供应链的整合和贸易的激增。”范力民说道。
随著中国制造业中心兴起,向西方提供廉价商品,供应链在整个地区延伸,因其企业需要高端的产品部件。这种分工也加速提升了亚洲的生产率。不过如今则时过境迁。
供应链四散的情况似乎正在终结,马丁称,“甚至可能会走向相反,因为中国开始生产更多这种元件,”
今年亚洲出口创下最大跌幅反应在对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出货量上。
如今已经找不到像中国市场那样的出处可以拯救出口商。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停滞不前。
美国牵头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似乎驻足不前,而且也没有迹象显示再次出现世界贸易组织(WTO)支持的多哈回合谈判,以打开新的市场。
在美国按以往粗略的估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进口就会增长2%。但范力民称,目前这一比率是GDP增长1%,进口增长1%。
白彭称,“我们要深思,考虑能否像以往那样继续严重依赖外部需求。”该国央行目前预计今年出口将连续第3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