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托管中心内的小朋友,每天都要自己折被收拾床铺。(摄影:刘维杰)

留守系列(上篇)

在繁重的生活压力下,每天埋头工作,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我们将生活奉献给工作。许多人因忙碌而对成长中的孩子及年迈的父母造成“隐性失陪”,孩子留守在少了父母陪伴的托儿所;年迈的父母独自在老家孤独生活。

《东方日报》以与新加坡一海之隔的南方边境新山,以及位于柔佛北部的昔加末彼咯新村为采访案例,探讨现今社会的新现象-留守儿童和老人。

生活指数逐年攀高,家庭开销庞大,促使更多女性投入职场,双薪家庭已是普遍的社会形态。位于马来西亚最南端的城市——新山,因与新加坡仅一海之隔,在新元高兑换率与高就业机会等因素促使下,吸引许多大马人越堤讨生活,这群大马客工的孩子,也因父母工作形态所致,成为了生活中最勇敢与坚强的留守孩童。

清晨5时或更早的时间,位于武吉英达的托管之家外,已有家长将孩子送到中心。熟睡中的孩子在睡梦中被带上摩哆,朦胧中被交到中心女佣的手中,父母则骑乘摩哆前往长堤的彼岸,为了生活,开始了一天的奔波。

休假才接回家

这是一名大马客工孩子的日常生活。很多时候,入睡前是在自己的床上,从睡梦中醒来后,便已到了托管之家。中心内为孩子准备了早餐,在用了早餐后,更换校服前往学校上课,放学后回到中心补习、做功课及享用晚餐。

托管中心内不少同伴的父母都是每天越堤的大马客工,有些家长会从新加坡下班后赶往中心接孩子,有些孩子则因父母工作时间缘故,被安排24小时居住在中心内,只有父母休假时才回家团聚。

24小时托管服务以往都由住家保姆担任,但随著托管中心提供了更全面的服务,包括膳食、课后补习、功课指导等,让更多父母倾向将孩子送到托管中心。

一般上,这类24小时托管中心围绕著大马客工较多的住宅区而设,如武吉英达、大学城、顺利花园、茂奥斯汀及大丰花园等,近来也出现24小时托儿中心。

虽然与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相比,长时间居住在托管中心的孩子更加幸福,但在父母长时间忙于工作的同时,隐性失陪也让这群孩子成了“新留守一代”。

孩子们在中心内有各自收纳衣物的位置,图为孩子帮忙折衣服。(摄影:刘维杰)
孩子们在中心内有各自收纳衣物的位置,图为孩子帮忙折衣服。(摄影:刘维杰)

监督功课品行

位于武吉英达的伊甸园儿童托管之家在2008年开始提供24小时托管服务,目前中心内有130馀名学生,一半学生的家长都在新加坡工作,约10%的孩子是24小时住在托管之家。

托管之家负责人陈美施(41岁)就像是孩子们的家长,负责安排孩子们的膳食,监督他们的功课、品行及成绩,大大减轻了许多在新加坡工作的家长压力。

“大部分在新加坡工作的家长都要摸黑出门,回到本地时间已很晚。他们常常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与耐心照顾孩子。由于不少家长提出24小时的托管要求,因此我才开始提供有关服务。”

一般上,这些孩子主要是配合父母的工作时间居住在中心内,有些孩子居住3、4天再回家,有些则是更长的时间。每月收费介于700至850令吉之间。

伊甸园儿童托管之家负责人陈美施。
伊甸园儿童托管之家负责人陈美施。

赚3倍薪水 家长新年也上班

由于父母忙碌于工作,在往返马新两地也相当消耗时间与精力,下班后无暇照顾孩子,导致孩子在课业上面对问题。

曾开设24小时托管中心的郑姓业者透露,双薪家庭大部分会将孩子送到功课班,下班后再接回家。若孩子的父母是在新加坡工作,家长都凌晨出门上班,下班回来后已很晚。

“有时候学校老师会嘱咐学生第二天要准备上课用的文具到学校,但家长从新加坡下班回到本地已晚,店都关门了,因此常发生孩子第二天到校被责骂的情况。为避免孩子受罚,一些课后托管中心会协助孩子准备文具,减轻孩子与家长的压力。”

该名业者也发现,一些家长为了能赚更多钱,选择新年期间领3倍薪水而继续到新加坡上班,就将孩子交给托管中心照顾。

“我曾经遇过这样的家长,将孩子交给我后,自己去上班,我唯有带著孩子跟我一起回乡过年。每当开学时,这些家长放假回乡,也让孩子无故缺席上课,他们的课业因此受影响。”

陈美施坦言,确实也曾面对类似的镇情况,但近来她采取强硬态度,坚决不在新年期间帮忙照顾孩子,因此问题也获改善。

“习惯了这样生活”

晓雯(化名)从幼稚园开始便住在托管中心,如今的她已从女孩蜕变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对在托管中心生活了6年的她来说,一切都很平常,她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晓雯的母亲在新加坡工厂上班,因为是轮班制,工作时间不固定,因此让她与弟弟住在24小时托管中心内,周休时才带他们回家。

“爸爸在本地工作,有自己的生意,但不懂得照顾我们,所以让我们住在中心内。妈妈休息就接我们回家。其实我觉得没什么,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托管中心负责人美施透露,由于父母长时间因生活奔波,这些孩子显得比其他家庭背景的孩子更坚强,性格也很独立。

“在我看来,这些孩子的适应能力与抗压能力都很强,同伴间一起做功课一起玩,彼此相互照顾。”

 

【留守系列】

上篇:父母越堤工作 留守孩子送托管

中篇:“每天都想念”孩子期盼父母陪伴

下篇:年轻人往外迁 留守老人需关爱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张玲遭禁锢在村屋内。

5旬汉囚禁施暴女大生5年 妻女助兽夫“追生儿子”

阅读全文
消拯员积极朝阿丽娜广场礼堂顶棚灌水。(图由消拯局提供)

租用市议会礼堂庆生 宾客玩烟花玩出火

阅读全文

陈锦松:无关国旗,事关政治

阅读全文

李荣健:政府让你活得体面了吗?

阅读全文

李强感动安华访华

阅读全文

美国总统选举前夕 多州严防选后暴力事件

阅读全文
吴佳伦(左)和陈燕鸣(右)将身后的流动咖啡车开进古来大街的店内,经营咖啡馆,不再流动性卖咖啡。

【小夫妻创业】边驻唱边卖咖啡 音乐眷侣家乡筑梦

系列专题

小夫妻创业系列完结篇一句“我想要开一间咖啡馆”,一对年轻夫妇从一台流动咖啡车开始,开著车到处贩卖意式咖啡,去年底开始落脚...

阅读全文

【双福文学40】张依蘋摸索“浪漫主义”

系列专题

双福文学40系列9(完结篇)对一名作者而言,除了需具备书写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马华作家张依蘋尽管已踏...

阅读全文
吕育陶出版过3本诗集,包括《在我万能的想象王国》、《黄袜子。自辩书》及《寻家》。

【双福文学40】吕育陶用诗记录生活

系列专题

双福文学40系列8“即使在台湾,社会也养不起一个全职诗人。文学创作是我工作之余的一个嗜好,但我却用专业的态度对待业余的嗜...

阅读全文

【双福文学40】林健文探索诗歌美妙

系列专题

双福文学40系列7毕业于马来西亚工艺大学工业科学系的文学创作者林健文,曾创作超过300篇诗,虽然他是名工程师,然而文学就...

阅读全文

【双福文学40】翁菀君找对方式永续创作

系列专题

双福文学40系列6文学创作不是一条康庄大道,但只要心中的一团火还未熄灭,握在手上的笔也不会停下。马华文学创作家翁菀君在创...

阅读全文
林成兴认为,文学创作是条寂寞又迂回曲折的路,但只要以快乐而宽阔的心去思考,以平静祥和心态去书写,就可减轻挫折。(摄影:陈启新)

【双福文学40】林成兴勤耕文学之田

系列专题

双福文学40系列5被称为“素人作家”的林成兴(笔名:冰谷)退休前是从事农业工作,农业在他生命中占据重要部分,也几乎成为他...

阅读全文
王涛警醒不可被生活击倒,必须坚持,因为文学创作是生活甚至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双福文学40】攀文学高峰 王涛深层耕耘

系列专题

双福文学40系列4“文学是一辈子的事业,是我们生命的印记;要走上更高度的文学顶端,需要开发思想和艺术的高度、阔度与深度。...

阅读全文
对潘碧华而言,文字是生命中最美好的礼物,她用文字记录著人生各个阶段的心情和想法,至今她已出版8本书籍。(摄影:伍信隆)

【双福文学40】潘碧华赞赏文字是最美好礼物

系列专题

双福文学40系列3马华作家潘碧华博士从文学创作中深有感悟,她说,文字是人生最美好的礼物。只要心不死,她会一直创作下去。潘...

阅读全文

【双福文学40】陈政欣用文字抒发“武吉”情怀

系列专题

双福文学40系列2(吉隆坡18日讯)槟城大山脚(武吉镇)虽小镇淳朴,但却出了不少文人,这里出生的文人都对这座山镇有一种情...

阅读全文
郭洙镇平时喜欢专研他人的诗歌,尤其喜欢马来西亚著名诗人吴岸的诗集。

【双福文学40】写上千首诗歌 郭洙镇游走文坛

系列专题

双福文学40系列1(吉隆坡17日讯)现年76岁的郭洙镇,较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曾担任内阁部长;但事实上他也是一名潇洒低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