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CL”是“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Linguistics”(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的缩写。这个学术团体的第23届年会刚在8月底于韩国汉阳大学举行,吸引了20个国家的两百多位学者参加。
改行念韩语语言学后,我几乎衹参加与韩国语言文学有关的学术活动,久而久之,竟有一种与中文系“绝缘”之感。当然,实际上我并未真正与中文世界断绝关系。这次会议由韩国中国语言学会承办,同时召开第一届韩汉语言学国际学术会议,其中一位大会学术委员曲晓云老师便向主办方建议邀请我参加,我也把握这难得的机会,前去向各国专家学者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韩语里的近代汉音借词。
此次会议为期3天,研讨会结束后还有一天的专题演讲。最让人兴奋的是大会主题报告请来了许多重量级人物,如郑秋豫、刘丹青、端木三、孙朝奋等诸位先生,为与会学者介绍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让人很受启发。听完第一天的主题演讲后跟郑秋豫老师打招呼,没想到老师竟然还叫得出我的名字!念硕士时,我决定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做韩语和汉语塞音的对比研究,那时郑老师刚好应邀来校演讲,我于是抓紧机会向她请教,而郑老师也很乐意为我指点迷津,针对实验方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大会主题报告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北京语言大学曹志耘教授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这篇报告介绍了中国如何从过去推广普通话、扼杀方言生存空间,到如今正式制定政策保护汉语方言及各种少数民族语言的一些变化。尽管这是在“亡羊补牢”,但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抢救濒危方言,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事一件。(待续)